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建筑建材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居家日用 > 建筑建材
    导线的连接
    2019-02-07 信息编号:694851 收藏
①单芯铜导线的直线连接。
a.绞接法:适用于4mm2及以下的单芯线连接。将两线互相交叉,用双手同时把两芯
线互绞2圈后,再扳直与连接线成90°,将一个线芯在另一个线芯上缠绕5圈,剪掉余头。
单芯铜导线的直线绞接连接做法
b.缠卷法:有加辅助线和不加辅助线两种,适用于6mm2及以上的单芯线的直接连接。
将两线相互合并,加一根同径芯线作辅助线后,用绑线在合并部位从中间向两端缠绕,其缠
绕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然后将两线芯端头折回,在此向外再单独缠绕5圈,与辅助线
捻绞2圈,将余线剪掉。②单芯铜导线的分支连接。
a.绞接法:适用于4mm2及以下的单芯线。用分支线路的导线向干线上交叉,先打好
一个圈节,然后再缠绕5圈,剪去余线。如图5-2所示。
b.缠卷法:适用于6mm2及以上的单芯线的分支连接。将分支线折成90°紧靠干线,其
缠绕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单边缠绕5圈后剪断余下线头。单芯铜导线的分支缠卷连接做法
③多芯铜线的直线连接。多芯铜线的连接共有三种方法:单卷法、缠卷法、复卷法。
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首先均需用细砂布将线芯表面的氧化膜清除,再将两线芯的结合处的中
心线剪掉一段,将外侧线芯做成伞状分开,相互交叉成一体,并将已张开的线端合成一体。
交叉做法如图5-4所示。
图5-4交叉做法
a.单卷法:取任意两根相邻芯线,在结合处中央交叉,用其中的一根线芯作为绑线,
在另一侧的导线上缠绕5~7圈后,再用另一根芯线与绑线相绞后把原来的绑线压在下面继
续按上述方法缠绕,缠绕长度为导线直径的5倍,最后缠卷的线端与一余线捻绞2圈后剪
断。另一侧的导线依次进行。注意应把线芯相绞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具体做法如图5-5
所示。b.缠卷法:使用一根绑线时,用绑线中间在导线连接中部开始向两端缠绕,其缠绕长
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余线与其中一根连接线芯线捻绞2圈,余线剪掉。228
c.复卷法:适用于多芯软导线的连接。把合拢的导线一端用短绑线做临时绑扎,将另
一端线芯全部紧密缠绕3圈,多余线端依阶梯形剪掉,另一侧也按此方法处理。
④多芯铜导线分支连接。
a.缠卷法:将分支线折成90°紧靠干线,在绑线端部相应长度处弯成半圆形,将绑线短
端弯成与半圆形成90°角,并与连接线紧靠,用较长的一端缠绕,其长度应为导线结合处直
径的5倍,再将绑线两端捻绞2圈,剪掉余线,如图5-6所示。
_x0010__x0012_
5
图5-6多芯铜导线分支缠卷法连接
b.单卷法:将分支线破开,根部折成90°紧靠干线,用分支线中的一根在干线上缠绕
3~5圈后剪断,再用另一根继续缠绕3~5圈后剪断,按此方法直至连接到双根导线直径的
5倍时为止,应保证各剪断处在同一直线上,如图5-7所示。
图5-7多芯铜导线分支单卷法连接
c.复卷法:将分支线端破开劈成两半后,与干线连接处中央相交叉,将分支线向干线
两侧分别紧密缠绕后,余线按阶梯形剪断,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如图5-8所示。
  • 剥导线的绝缘层
    ①单层剥法:使用剥线钳应选大一级线芯的刃口剥线,防止损伤线芯。使用克丝钳剥线时,用刃部轻轻剪破绝缘层,不能损伤线芯,然后一手握钳子前端,另一手捏紧导线,两手以相反方向抽拉,以此力来勒去导线...
    02-07
  • 电线敷设节能工程施工工艺的要点有哪些?
    导线连接时应注意接头不能增加电阻值、受力导线不能降低原机械强度、不能降低原绝缘强度、导线接头不得置于导管内(而应置于接线盒中)等。导线连接前应先剥削绝缘层,由于各种导线截面、绝缘层厚...
    02-07
  • 裸母线安装节能工程质量检验要求有哪些?
    ①母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表面无明显划痕,不能有裂纹、折叠、夹杂物、变形和扭曲。②母线螺栓搭接面应平整,镀层覆盖应完整,无起皱和麻面。226③母线螺栓搭接尺寸。母线与母线或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
    02-07
  • 运行验收母线通电前
    运行验收母线通电前应进行耐压试验,低压母线采用兆欧表测试。送电要有专人负责,送电程序为先高压后低压,先干线后支线,先隔离开关后负荷开关。停电时与上述顺序相反。送电后应进行母线核相试验。...
    02-07
  • 送电前检查
    裸母线安装完毕后,要全面进行检查,清理工作现场的工具、杂物,保持现场清洁,无关人员离开现场。螺栓连接应牢固,金属构件加工和焊接质量应符合要求;所有螺栓、垫圈、弹簧垫圈、螺母均应齐全可靠,...
    02-07
  • 母线涂相色漆母线安装时
    母线涂相色漆母线安装时,其相应的排列应符合表5-6的规定。表5-6母线的相序排列母线的相位排列三线时四线时直流母线水平(由盘后向盘面)A—B—CA—B—C—N+(正极),-(负极)上下布置(由上向下)A—B...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