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苗木花卉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农林牧副 > 苗木花卉
    如何识别与防治地老虎?
    2023-12-20 信息编号:1332722 收藏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 又称地蚕、 土蚕、 切根虫。 为害棉花
的地老虎主要有小地老虎、 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为害较重的是小
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1) 为害特点 幼芽在土中被幼虫吃掉, 棉籽被吃空, 造成缺
苗断垄。 初龄幼虫啃食叶肉, 留下表皮, 形成 “天窗” 式被害状,
稍大可将叶片咬透, 形成小洞或缺口, 也为害生长点, 致使真叶长
不出, 形成子叶肥大的 “公棉花” 或多头棉, 开花结铃少且迟。 这
是低龄幼虫造成的常为人们忽视的严重为害。 大龄幼虫可咬断叶柄
甚至主茎, 棉苗基部被咬断, 断苗茎叶被幼虫拖至土穴中, 造成缺
苗断垄, 在地老虎大发生年, 如防治失时, 可造成大量缺苗, 甚至
毁种。 幼虫一般白天潜伏土下, 夜间出来为害, 但是1~2龄幼虫
有时白天 (特别在阴天) 也躲藏在棉苗上, 甚至为害。
(2) 形态特征 地老虎形态识别要点见表23。
(3) 发生规律 小地老虎以幼虫、 蛹或成虫越冬。 黄地老虎多
数以成长的幼虫在无草或少草的菜地或农田的田埂上3~15厘米深
的土中越冬。 大地老虎常以未成长的幼虫在枯萎的杂草上越冬。 从
北向南发生代数逐渐增多, 小地老虎每年可发生2~7代, 但多数
以第一代严重为害棉苗, 小地老虎发生较早, 一代卵孵化盛期在4
月中旬, 4月下旬~5月中旬进入幼虫为害盛期。 黄地老虎在北方
293棉花优质高产问答
表 23 地老虎形态识别要点
小地老虎
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 触角深黄色,雌蛾为丝状,
雄蛾为篦状,端部为丝状。 前翅深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均弯曲呈“之”
字形,中室端有黑色肾形纹,肾形纹凹面向外并紧连一个明显的长三角形
黑斑,三角形黑斑尖端向外,与由前缘向内指的两个较小的长三角形黑斑
相对。 后翅灰白色,翅脉褐色。 卵半球形,长约0.5毫米,有很多纵纹和
横纹。 初孵幼虫砂褐色,取食后体色转绿,入土后又转为灰褐色。 老熟幼
虫体长37~47毫米,头部褐色,有不规则黑褐色网纹。 蛹长 18~24毫
米,宽8~9毫米,赤褐色
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 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篦
状,端部1/3为丝状。 前翅黄褐色,各有1个明显的黑褐色肾形斑纹和环
形斑纹。 后翅白色,前缘略带褐色。 卵淡黄褐色,上有淡红晕斑,孵化前
黑色,形状和小地老虎相似。 老熟幼虫体长33~45毫米,头宽2.8~3毫
米,头部深黑褐色,有不规则深褐色网纹。 蛹体长16~19毫米,红褐色,
腹部末端有粗刺1对,第五至第七腹节背面中央有许多小刻点
每年可发生2~3代, 也以第一代为害棉苗较重, 黄地老虎发生稍
迟, 于5月中旬进入一代卵孵化盛期, 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
幼虫为害期。
一般低洼地发生为害较丘陵地为重, 黏土、 壤土较沙土为重。
杂草多的比杂草少的田块卵和幼虫数量大。 春季一代卵盛期和初龄
幼虫期降大雨对其不利。 春季3~4月温度高, 地老虎发生早; 而
5月上中旬地表温度过高, 对初龄幼虫不利。
地老虎已知的天敌有甘蓝夜蛾拟瘦姬蜂、 夜蛾拟瘦姬蜂、 暗黑
赤眼蜂、 伏虎茧蜂以及夜蛾土蓝寄蝇、 双斑撒寄蝇、 灰等腿寄蝇等
多种寄蝇, 还有寄生菌类寄生。
(4)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实行稻棉轮作。 播前清除田内外杂草, 受害重
的田块可结合灌水淹杀部分幼虫。
② 毒饵诱杀 防治3龄后的大龄幼虫, 可用90%晶体敌百虫
1千克对水5~10升, 喷在100千克碾碎后炒香的棉籽饼或油渣上
拌匀, 傍晚把毒饵撒在棉苗四周, 每亩用10~20千克诱杀幼虫。
③ 毒土法 用50%辛硫磷乳油500克对水喷拌细土50千克,
294第四章 棉花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每亩用毒土20千克, 在傍晚顺行施于幼苗根部。
④ 灌根 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 或50%辛硫磷乳油
1000倍液灌根。
⑤ 喷雾防治 出苗期定苗前新被害株10%、 定苗后新被害株
5%时, 及时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或20%氰戊菊酯
乳油20~30毫升、 2.5%敌百虫粉2.5~3.0千克、 40%辛硫磷乳
油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159.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蚜?
棉蚜 (彩图30), 又叫腻虫、 蜜虫、 蚁 子、 油 虫, 属 同 翅 目
蚜科, 我国棉花上主 要 有 7 种 蚜 虫, 即 棉 蚜、 棉 长 管 蚜、 苜 蓿
蚜、 拐枣蚜、 桃蚜、 棉黑 蚜 和 菜 豆 根 蚜。 其 中 棉 蚜 除 西 藏 不 详
外, 各棉区都发生, 苜蓿 蚜 全 国 都 发 生, 但 仅 在 新 疆 严 重 为 害
棉花。
(1) 为害特点 棉蚜以刺吸口器在棉叶背面和嫩头部分吸食汁
液, 使棉叶畸形生长, 向背面卷缩, 植株的生理代谢受到破坏。 幼
苗期为害的棉蚜称为苗蚜, 严重为害时使棉苗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
亡, 一般为害推迟棉苗发育, 使果枝和棉蕾形成较晚, 造成晚熟减
产。 蕾铃期为害的棉蚜称为伏蚜, 使蕾铃脱落, 有的甚至造成落叶
而减产。 苜蓿蚜群集棉株嫩头为害, 使顶芽生长受阻, 腋芽丛生,
叶片卷缩。 棉长管蚜主要在蕾铃期为害棉花, 为害时间较长。 菜豆
根蚜为害棉根, 造成棉叶变红, 甚至死苗。 拐枣蚜的为害与棉长管
蚜类似。
(2) 形态特征 (表24) 棉蚜 形 态 是 多 型 性 的, 生 活 在 越 冬
寄主和侨 居 寄 主 上 以 及 不 同 季 节 里 的 棉 蚜 在 形 态 上 有 明 显 的
差异。
(3) 发生规律 棉蚜在辽河流域棉区每年约发生10~20代,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及华南棉区20~30多代。 棉蚜的繁殖力很强,
在早春和晚秋气温较低时, 10 多天可繁殖 1 代。 在气温转暖时,
4~5天就繁殖1代。 每头成蚜一生可产60~70头若蚜, 繁殖期10
多天, 一般每天可产5头, 最多可产18头。
295棉花优质高产问答
表 24 棉蚜主要阶段的形态特征
干母 体长1.62毫米,宽约1.07毫米,体暗绿色,触角5节,约为体长的一半
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1.5~1.9毫米,宽0.65~0.86毫米,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
触角约为体长的1/2或稍长于1/2。 第六节鞭部约等于基部长的4倍,
感觉圈生在第五、六节,复眼暗红色。 前胸背板的两侧各有1个锥形的小
乳突。 腹管黑色或青色,长0.2~0.27毫米,粗而圆呈筒形,基部略宽,上
有瓦砌状纹。 尾片青色或黑色,长0.1~0.15毫米,两侧各有刚毛3根,
尾板暗黑色
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1.2~1.9毫米,宽0.45~0.62毫米,体黄色、浅绿色或深绿色,胸
部黑色。 触角比体短,第三节上有5~8个感觉圈,排成1行,第六节的鞭
部为基部长的3倍。 翅透明
无翅产卵雌蚜 体长1.28~1.4毫米,宽0.5~0.6毫米,触角5节,感觉圈生于第四、
五节。 后足腿节粗大,上有排列不规则的感觉圈10个
有翅雄蚜 体长1.28~1.4毫米,宽约0.5~0.6毫米。 触角6节,感觉圈生于第
三至第六节
卵 初产时 橙 黄 色, 后 转 为 深 褐 色,6 天 后 变 为 漆 黑 色。 椭 圆 形, 长 径
0.49~0.69毫米
若虫
无翅末龄若蚜触角为6节,夏季体色淡黄,秋季体色灰黄,腹部背面第
一、六节中侧和第二、四节中侧及两侧各有白圆斑1个。 有翅若蚜形状同
无翅若蚜,第二龄出现翅芽
有翅蚜的产生与寄主植物营养条件恶化、 蚜虫群体过分拥挤及
不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 有翅蚜迁入棉田时, 它的着落受风
力、 风向和地形等影响, 形成不均匀分布, 因此, 初期蚜害呈点片
发生。 早出苗的地块, 有翅蚜着落机会多, 苗蚜为害往往偏重。 麦
棉套作田中, 小麦对棉苗起着屏障作用, 有翅蚜着落机会少, 苗蚜
为害较轻。
有翅蚜有趋向黄色、 集中降落在黄色物体上的习性, 可以利用
这个习性设置黄色诱蚜器皿诱集有翅蚜进行预测预报。
苗蚜和伏蚜是棉蚜的两个生态型。 苗蚜发生在棉花苗期, 个体
较大, 深绿色, 适应偏低的温度。 适宜繁殖温度16~24℃。 当5
天平均气温超过25℃, 而相对湿度超过75%, 它的繁殖受到抑制。
当平均气温达到27℃ 以上时, 苗蚜种群显著减退。 经过一定时间
296第四章 棉花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的较高温度, 残存的零星棉蚜产生黄绿色、 体形较小、 在触角等形
态上与苗蚜不完全相同的后代, 这就是伏蚜。 它在偏高的温度下可
以正常发育繁殖。 但是当气温升高到28.5~30℃, 数量明显下降。
另外, 在8月份还偶有第三种生态型———秋蚜的发生。 自种植抗虫
棉以来, 棉田伏蚜为害呈快速上升趋势, 伏蚜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
虫。 伏蚜难治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 抗虫棉为伏蚜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过去种植非抗虫棉时,
棉田长期多次用药防治棉铃虫, 因而很好地兼治了棉蚜。 种植抗虫
棉以后, 棉田防治棉铃虫的用药减少了60%~70%, 棉蚜得不到
有效兼治, 留下了大量虫源, 为伏蚜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② 伏季高温、 时晴时降小雨, 有利于棉蚜繁殖 适宜伏蚜繁
殖温度24~28℃, 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日平均气温多在25℃ 左
右, 成为伏蚜为害盛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期的伏蚜繁殖极快,
3~5天即繁殖一代, 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 50~70 头, 且世代重
叠, 防治难度大。
③ 伏季的棉花植株高大, 此时的降雨较频繁, 给防治带来了
困难 如刚喷药不久就下雨, 导致农药失效。 高大的棉株致使喷药
难以喷匀打透, 造成植株下部留下较多的棉蚜会很快向上转移繁
殖, 再次猖獗为害。
④ 药剂没选准, 防治不得法 当前市面上防治害虫的农药品
种繁多, 鱼目混珠, 即便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也难以分辨真假。 有
些不法商贩, 把一些质量低劣和过期农药吹捧成高效低价产品, 诱
导农民购买。 使用这类农药的效果极差, 残效期很短, 甚至出现越
治害虫越多的现象。
⑤ 用药偏晚, 错过了最佳防治期 不少棉农等到伏蚜全田大
发生时才治, 致使防治用工多、 用药多、 效果差。
(4) 防治方法
① 加强田间调查, 抓住关键时期用药 在棉蚜发生期间, 每
隔一天, 深入棉田调查一次, 当棉株下部叶片发生少量发光小密
点, 棉蚜向上转移, 即是大发生的预兆, 便做好准备, 待点片棉株
出现卷叶达3%~5%时, 立即喷药, 将其消灭在全田为害之前,
297棉花优质高产问答
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② 农业防治 棉蚜的虫源多集中在底部老叶和嫩杈及刺儿菜
等杂草上, 结合整枝将打下的老叶、 嫩杈、 杂草等带出田外处理,
可起到杀一灭千的作用。 棉花与小麦套作, 利用小麦蚜虫招引天
敌, 麦熟后麦蚜天敌转移到棉苗上控制棉蚜, 在苗蚜发生期一般不
打药就可控制为害。 抗虫棉在伏蚜发生期基本上不用化学农药, 利
用田间天敌可基本控制伏蚜。 棉田间种高粱蚜虫招引天敌, 可有效
控制棉田伏蚜。
③ 种子处理 选用 70%吡虫啉或 70%噻虫嗪 (种子重量的
0.4%~0.5%) 等种子处理剂进行光籽包衣。 或10%吡虫啉可湿
性粉剂500~600克拌棉种100千克。
④ 保护利用天敌 采取种子处理、 挑治、 滴心、 涂茎等用药
方法, 并选择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药剂品种, 以减少或避免对天敌
的伤害, 促进天敌种群的增殖及其控制作用的增加。
⑤ 隐蔽施药 在棉花苗期、 现蕾期, 选用40%乐果乳油等内
吸性强的药剂200倍液滴心, 或按1∶3~4的比例与机油混匀后涂
茎。 这种方法对苗蚜有着很好的控制作用,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防
措施。
⑥ 喷雾防治 苗蚜在3叶期以前的防治指标是卷叶株率20%。
苗期棉花补偿能力强, 苗情好的田块防治指标可适当放宽, 苗情差
的应严格一些。 另外, 天敌总量与棉蚜之比大于1∶250时, 应适
当放宽; 反之, 要适当严格。 瓢虫与棉蚜数量的比例大于1∶150
时, 可暂不用药。
苗蚜在3叶期以后的防治指标是卷叶株率30%~40%, 且出
现卷叶天数在5天以上, 长势好的田块防治指标掌握在40%左右,
长势差的在30%左右。 瓢虫与棉蚜数量的比例大于1∶150时, 或
天敌总量与棉蚜之比大于1∶100时, 可以暂不用药。 伏蚜的防治
指标是平均单株顶部、 中部、 下部3叶蚜量150~200头。
未进行种子处理的, 在苗蚜或伏蚜达到防治指标时, 每亩用
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 加水4千克, 拌麦糠7~8千克,
拌匀后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撒施于棉田, 防效达80%。 用48%
298第四章 棉花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 或20%吡虫啉乳油3000倍液、 43%辛·
氟氯氰乳油1500倍液、 25%唑蚜威乳油1000~1500倍液、 2.5%
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40~60毫升/亩喷雾防治, 每亩每次喷药液
50~60千克。 喷药要细致周到, 做到一翻一扣、 四面打透, 并实
行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叶螨?
    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火龙,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害虫,为害棉花的主要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各棉区均有发生,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寄主广泛。(1...
    12-20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红铃虫?
    棉红铃虫,鳞翅目麦蛾科,属世界性害虫,分布广泛,国内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尚未发现外,其他各产棉区均有发生。(1)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棉花蕾、花、铃、棉籽,引起落花、落蕾、落铃或烂铃、僵瓣(...
    12-20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铃虫?
    棉铃虫(彩图29),俗称钻桃虫、钻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世界性害虫,我国各棉区均有分布和为害。黄河流域棉区为害严重,是常发区,长江流域棉区则为间歇性受害。(1)为害特点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寻找...
    12-20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花根结线虫病?
    棉花根结线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仅在浙江等地发生。棉花根结线虫还能加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1)发病症状根结线虫在棉花上为害症状的最主要识别特征是根结,将棉株轻轻挖出,可看到...
    12-20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花红 (黄) 叶枯病?
    棉花红(黄)叶枯病,又称凋枯病、红叶茎枯病(彩图27、彩图28),是棉花生育中后期经常发生的暴发性生理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10%,严重年份达90%,个别田块造成绝产。多发生在7月中下旬以后。蕾期始发,...
    12-20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铃曲霉病?
    棉铃曲霉病在我国各棉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病菌为害棉铃后可侵入到棉籽,棉籽上的黄曲霉菌可产生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1)发病症状曲霉病发生初期是在棉铃壳裂缝处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以后产生...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