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农产品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农林牧副 > 农产品
    菜豆有哪些简易贮藏技术, 如何操作?
    2020-08-21 信息编号:1151644 收藏
用于贮藏的菜豆, 应选荚肉厚, 纤维少, 种子少, 锈斑轻的秋茬
144 豆类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问答栽培品种, 在早霜前花谢后10天左右, 豆粒尚未突起, 荚壁没有硬
化时采收。 及时预冷后, 再迅速将菜豆温度降至 (9±1)℃, 用0.01
毫升仲丁胺/升密闭熏蒸24小时杀菌。 剔除小荚、 老荚、 有病虫为害
及机械损伤的菜豆后入贮。 贮藏适温为8~10℃, 相对湿度95%。 氧
气2%~3%, 二氧化碳低于2%。
(1) 低温贮藏 下霜前采摘不老不嫩的菜豆, 立即进行预冷,
除去田间热, 装入筐中, 每筐装15千克豆荚为宜, 筐顶上覆盖1层
纸。 包装好的菜豆入库码成垛, 每垛40~50筐, 然后在垛上覆盖蒲
席或塑料薄膜, 防止水分散失。 库内温度保持在4~6℃, 空气相对
湿度为80%~90%, 在这样的条件下, 可以贮存保鲜 1 个月左右。
用于贮藏的菜豆, 最好选择纤维少、 不易老化和豆荚肉厚、 耐热、 耐
病性强的品种。
(2) 冰窖贮藏 先在贮藏架上铺一层苇席, 四周再用苇席围起,
将菜豆摆放在里面。 菜豆的摆放厚度一般为30~40厘米, 每隔1~
1.2米竖放1个用苇席卷成的或竹子编成的通气筒, 以利于通风散
热。 菜豆表面应盖湿蒲席等, 每隔5~7天翻动一次。
(3) 水窖贮藏 简易水窖多为半地下式土窖。 一般窖深约2米,
窖底宽2.5米, 窖口宽3米, 长6~10米。 窖的地上部分用土筑成厚
约0.6米, 高约0.5米的土墙, 窖墙上架设木檩, 以秫秸棚顶覆土。
顶上开两个天窗备通风。 窖内高约1.7米, 水深约0.5米。 靠近窖的
两壁用竹条、 木板架设贮藏架, 架与架之间, 设木板作走道。
菜豆贮藏适温和相对湿度稍低于黄瓜, 可与黄瓜结合贮藏。 将黄
瓜摆在菜架下层, 菜豆摆在上层。 摆放时先铺一层蒲席, 蒲席事先用
0.1%漂白粉水洗刷并晾干, 四周用蒲席围起, 将菜豆放在里面, 厚
35厘米左右。 每隔1~1.2米竖放一个通气筒通风散热, 表面再盖湿
蒲席。 贮藏期每隔5~7天翻倒一次。 此法可贮藏30天。
(4) 通风库窖贮藏 菜豆装入荆条筐或塑料筐中入窖贮藏。 为
了防止水分散失, 可先用塑料薄膜垫在筐底及四周, 塑料薄膜应长出
筐边, 以便装好菜豆后能折回将豆盖住。 在菜筐四周的塑料薄膜上打
20~30个直径为0.5厘米左右的小孔, 小孔的分布要均匀。 在菜筐
中间放2个竹子编成的直径为5厘米的圆柱形通气筒, 以利于气体交
换, 防止二氧化碳过多积累。 每筐菜豆约装八成满, 通气筒约露出菜
第二章 菜豆 145豆3厘米。 筐装好后放在菜架上。
菜豆入窖初期要注意通风, 调节窖内温度, 使窖温控制在 8~
10℃, 一般是夜间通风降温, 应打开塑料薄膜通风散热。 每隔4~5
天对菜豆进行一次检查, 贮藏15天以后则须天天查看, 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
(5) 冷库贮藏 将菜豆在9℃ 左右的冷库中预冷后, 用 30 厘
米×40厘米, 厚0.03 毫米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小袋包装, 每袋 1 千
克, 扎口后装入塑料筐或码到菜架上, 码放不能太紧, 每层菜架码放
1~2层。 也可在塑料筐或木板箱内衬垫足够长的塑料薄膜, 薄膜将
菜豆完全盖住, 每筐 (箱) 装八成满, 内衬薄膜上打20~30个直径
为5毫米的小孔, 均匀分布在四壁和底部, 筐内四角放入适量用纸包
成小包的消石灰。 菜筐码放与四壁、 地面、 库顶留有间隙。 控制库温
9±1℃, 每隔4~5天检查一次, 贮藏后期增加检查次数, 剔除腐烂、
锈斑、 膨粒菜豆, 控制氧气浓度2%~5%, 二氧化碳浓度低于5%。
此法可贮藏60天。
(6) 速冻保鲜 将豆荚预冷, 经挑选分级, 洗净沥干后切成小
段, 置于锅中用80~90℃热水烫漂5~6分钟。 之后立即冷却, 装入
聚乙烯塑料袋, 在-35℃条件下快速冻结。 冻结后放入-18~-15℃
贮藏间冷藏。 此法可长期贮藏。 食用前应即刻解冻, 或用急火炒食。
(7) 气调贮藏 将菜豆10~15千克装入垫有蒲席的筐 (筐与蒲
席事先用0.1%漂白粉水刷洗并晾干) 内, 然后用0.1毫米厚的聚乙
烯塑料膜套在筐外, 薄膜上留有气孔, 袋口的一端左右两个角各放
0.25千克消石灰, 并用绳扎紧。 用氮气将氧含量降至5%, 每日用仪
器测定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如果氧气含量低于2%, 须从气
孔充入空气使之升至5%;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高于5%, 须解开消石
灰袋, 抖出消石灰, 使之进入筐外的底部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控
制筐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在2%~4%。 如库温比较恒定地
保持在12~15℃, 袋的内壁不出现水汽, 菜豆可贮藏30~50天; 如
果袋内有水汽, 菜豆会出现锈斑, 但种子并不长大, 豆荚也不会纤维
化。 在良好的控温库中, 采用气调贮藏塑料袋小包装的菜豆, 贮藏期
可长达60天。
(8) 无滴膜帐贮藏 以无滴膜制作贮藏帐, 帐的大小因贮量而
146 豆类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问答定, 一般每帐贮藏200千克, 帐的大小为 (1~1.2)米×(0.8~1)米,
帐内用消毒过的竹竿作支撑。 帐面上焊接硅窗调气口, 调节帐内湿
度, 以免湿度太大, 引起腐烂。 贮藏的容器最好用塑料筐或竹筐, 装
量距上口8~10厘米, 以利于气体流通。 码筐时, 筐与筐之间、 筐与
帐膜内壁之间都要留有间隙, 筐上用消毒过的砖或木架支撑。 筐与地
面的距离一般为5~10厘米, 筐下用饱和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每隔
4天检查一次。 用该法贮藏的菜豆, 保鲜期一般为20~30天。
(9) 氮气调节贮藏 用消毒过的筐, 内垫蒲包, 每筐装15千克
豆荚, 约占筐容积的一半。 筐外套上0.1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袋, 袋
子要有换气孔, 袋口用绳子扎紧密封。 输入工业氮气降低筐内氧含
量, 使氧含量从21%降低至5%。 如氧含量低于2%时, 从气孔放入
空气使氧含量升至5%; 如二氧化碳含量超过5%时, 充氮气调节至
1%。 库房温度保持在10℃左右。 在这种条件下可保鲜30~50天。
(10) 小包装贮藏法 将菜豆装入0.1毫米厚聚乙烯塑料薄膜袋
内, 每袋5千克, 密封袋口。 袋内加入消石灰0.5~1千克, 贮藏库
存内用0.01毫升/升仲丁胺熏蒸防腐, 贮藏温度为8~10℃。 每10~
14天开袋检查一次。 此法可贮藏30天。
  • 如何识别与防治菜豆褐纹病?
    菜豆褐纹病(彩图49)又称叶煤病、褐斑病、污煤病,是菜豆的一种严重病害。可造成叶片干枯脱落,影响植株结荚,使产量损失严重。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连作种植,种植过密,偏施氮肥等,均易引起发病。(1)...
    08-21
  • 如何识别与防治菜豆角斑病?
    菜豆角斑病(彩图48)一般在秋季发生重。(1)识别要点主要在花期后发病,为害叶片,产生多角形黄褐色斑,后变紫褐色,叶背簇生灰紫色霉层。严重时为害荚果,荚上现出直径1厘米或稍大的大块霉斑,病斑边缘...
    08-21
  • 如何识别与防治菜豆斑点病?
    菜豆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通常温暖、多湿的天气发病重,地势低洼、种植过密、植株郁闭的田块发病重。(1)为害特点叶片染病,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出现在叶缘和叶尖的为半圆形,直径2~15毫米或更大,边...
    08-21
  • 如何识别与防治菜豆细菌性晕疫病?
    细菌性晕疫病(彩图45)是菜豆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冷凉、潮湿的地区易发病。(1)为害特点①叶片发病上部叶片或新生叶先发病,病斑较小,初期为水渍状,后逐渐变褐色并坏死,病斑周围有宽的黄色褪绿晕圈...
    08-21
  • 如何识别与防治菜豆细菌性叶斑病?
    菜豆细菌性叶斑病(彩图44),又称细菌性褐斑病,为菜豆的一种常见病害。连作地,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栽培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易发病。苗期及结荚期阴雨或降雨天气多,雨后常见此病发生和蔓延。主...
    08-21
  • 如何识别与防治菜豆白粉病?
    菜豆白粉病(彩图43)以植株开花结荚后、生长中后期渐趋严重,并由下而上逐渐往上发展。菜豆白粉病为真菌性病害,除为害菜豆外,还为害豌豆等其他豆科蔬菜。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地下害...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