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教育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商务服务 > 教育培训
    【历史论文】浅谈戚继光镇守边疆的功绩
    2016-10-07 信息编号:102582 收藏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日本诸侯支持的浪人、武士开始大规模的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次年,戚继光开始参与抗倭斗争。在十余年的抗倭斗争中,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大败倭寇与浙江沿海,九战九捷,基本扫除浙江沿海的倭寇。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663年),戚继光与福建总兵俞大猷等在平海卫大捷。从此,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戚继光北上蓟门进行蓟门防务。戚继光镇守蓟门十六年,为抵御蒙古族的侵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戚继光抗倭.jpg

关键字: 戚继光; 抗倭;蓟门 ;防务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安徽定远人,生于山东济宁。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年少时在东南沿海抗击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倭寇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纪效新书》[1]和《练兵实纪》[2]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3]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戚继光是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一 、戚继光简介

(一)戚继光的童年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山东济宁南六十里大运河的一个将军门府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生时刚刚天亮,东方出现了一道耀眼的光华,小男孩的父亲戚景通就给他取名为戚继光,希望他能够光裕后人,继承祖业。戚家的祖业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戚景通世袭职位之后,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父亲的正直,给戚继光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他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很快就在戚继光身上体现出来了,将门家庭的戚继光从小就与其他的少年不同。他经常同小伙伴经行一些假象的战争游戏,他削竹子当做旗杆,和泥土做城墙,剪彩纸做旌旗,自己做指挥官,颇有一点战争的味道。戚继光七岁入学读书,他的老师梁先生非常喜欢他,亲自上门教他学习。有次戚继光留梁先生吃晚饭,这位梁先生说,你父亲为官清廉,没有给你留下什么财产,你怎么能留我吃饭呢,难道我是为了吃饭才来教你的吗?这位梁先生通晓古今,以身作则,戚继光因此受益匪浅。戚继光好学苦读,就算身在战场也不忘读书,在他的兵书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这一诗句也成为戚继光一生真实的写照。他除了能理解书中的含义之外,还往往有所创新,这对于戚继光军事思想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二)戚继光的青年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戚继光父亲去世,两年之后,十九岁的戚继光继承父亲职务负责管理登州卫的屯田事务,戚继光开始整顿军队,革除了当时军队里的许多弊端。

嘉靖二十八年,戚继光在乡试中考中武举,次年去北京会试。而这时正值北方蒙古俺答侵犯京畿地区,所有参加会试的武举生都参加到战争的行列。二十几岁的戚继光在战争中渐渐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赏识。“庚戌之变”后,明政府为了守卫京师,派了很多民兵驻守北疆。戚继光在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开始了三年的蓟门戍守,为戚继光光十几年后重返蓟门奠定了基础。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日本倭寇开始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临危受命,在南方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为患多年的倭寇。

(三)戚继光的中老年

扫平倭寇之后,戚继光又奉命北上抵抗蒙古族的侵略,戚继光非常重视武器装备,戚继光认为:“称干比戈,用众首务”[2] 给明军配备了非常先进的武器装备。此后,戚继光镇守北疆十余年,把北疆镇守得固若金汤,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他逝世之后遭到朝廷一些大臣的攻击,万历皇帝也开始对张居正进行清算。这自然就牵连到张居正生前重视的戚继光。明廷将戚继光调往广东,此时南方已无战事,这对于一心保卫祖国的戚继光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就在戚继光离开不久,蓟镇就被蒙古侵略,百姓被杀,牲畜被抢,戚继光镇守北疆十几年从未发生过这些事!把戚继光调走无异于自毁北方钢铁长城!戚继光在南方休整的时候并没有消沉,他整理了过去写的著作,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戚继光请求隐退之后,在回乡途中听闻一直非常疼爱的弟弟的死讯,原配夫人王氏也与他反目,这些对戚继光无疑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所以戚继光回乡之后,生活过的非常凄凉戚继光在恶劣的政治环境和贫困的折磨下,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十二月二十日,戚继光在病痛的折磨中去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二、南下抗倭

戚继光十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戚景通患病,自知来日无多,就催促儿子进京袭职。这位年逾的老人再三叮咛戚继光要有所作为,做个好官。初冬十月,当戚继光袭职回来,戚景通已长眠地下。

(一)南下抗倭的背景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十九岁的戚继光继承父亲的职位开始负责管理登州的屯田事物。戚继光由于父亲的严厉教导,并未染上官场上的恶习,他一心为公,铲除了过去军屯的许多弊端。兵部主事计士元赞许他:“官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苟。”[3]“庚戌之变”后,戚继光被调往蓟门戍守,三年的蓟门防务使戚继光展露头角,积累了很多边防守卫的经验。这也为他后来重返蓟门奠定了基础。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日本诸侯支持的浪人、武士,开始大规模地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他们所到之处烧毁乡镇房屋,掠夺金银珠宝,沿海人民饱受倭患之苦。当时的浙江是倭寇侵犯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当地的士兵却斗志全无,有的甚至和倭寇相勾结。在这样的情况下,戚继光临危受命,朝廷将他调往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书,配合浙直总督[4]胡宗宪抵御倭寇。

(二) 戚继光抗击倭寇的经过

1. 建立戚家军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二月,戚继光向胡宗宪提出了练兵的建议,胡宗宪把新招募的三千绍兴兵拨给了戚继光进行训练。这支三千人的部队在戚继光的训练下也打了一些胜仗,但是他发现这三千绍兴兵虽然行动敏捷,但是对敌人有很强的畏惧心理。基于这样的原因,戚继光决定亲赴义乌招募三千新兵进行训练。经过戚继光的训练,这支新招募的部队成为善战勇敢的精锐之师,被人们称为戚家军。

2. 台州大捷

戚继光在训练戚家军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整饬海防的措施,为台州大捷奠定了基础。在戚继光等开明战将的带领下,明朝开始大规模建造战船。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戚继光建造战船四十余支只,这批战船主要以福船[5]为主,并且每只福船上都配备佛狼机,鸟铳,火铳等武器装备。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从四月二十六日新河之战开始到五月二十六日胡震在海上消灭长沙之战的敌人为止,戚继光和赵大河、唐继尧配合,率领台州军民和倭寇进行了整整一个月的紧张战斗,连续取得了新河,花街,上峰岭,滕玲,长沙等战斗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台州的倭寇,史称台州大捷。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再次进犯温州。戚家军连续打败水涨,温岭进犯的倭寇。从此倭寇再也不敢进犯台州,浙江倭寇平息。

3. 平息福建倭患

在戚继光的打击之下,倭寇再也不敢侵犯浙江,但是对福建的骚扰却越来越严重,但是福建军备非常松弛,根本不能抵御倭寇。于是朝廷命令戚继光领兵六千,赶往福建抗击倭寇。

戚继光来到福建之前,这里的倭寇主要盘踞在横屿和烽头。戚继光率军在一个月之内进行了四次战斗,这两股倭寇均被歼灭。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平息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战斗了十二个年头,率军转战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他在抗倭斗争中展现了大将风采,练就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戚家军。戚继光成为明朝的一代名将,是抗倭的民族英雄。

三、镇守北疆

(一) 北上蓟门的背景

1.蒙古族袭扰北方

在封建社会的时代环境中,对汉族统治产生严重威胁的向来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而对于明王朝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南方各族与北方蒙古族对明朝统治都有威胁的话,蒙古族造成的是根本性的威胁。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大举进犯明朝,明英宗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听信宦官王振谗言,亲率五十万大军出征。至土木堡时被蒙古族首领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也先乘胜攻打京师,御史于谦主持北京保卫战,暂时击退也先。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俺答军犯大同,宣府,大同总兵仇鸾束手无策,以重金贿赂俺答,使俺答侵犯其他边塞。八月,俺答移兵至古北口,杀烧抢劫,无恶不作,明军一簇即溃。俺答长驱直入内地,如入无人之境。1521年继位的明世宗急筹兵守城,但民兵懦弱怯战,任由俺答在城外掳掠。明王朝危在旦夕。史称“庚戌之变”。北方蒙古族的不时袭扰,成为明王朝的心腹之患。

2.张居正的支持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八月,为了抵御蒙古族的侵略,工科给事中吴时来提出调两广总督谭伦,总兵俞大猷,戚继光到北方“专督练边兵”。但兵部上奏说俞大猷年老,不适宜北上。谭伦,戚继光是否北上由皇上决定。皇帝听从兵部意见,同意调谭伦北上抗蒙,对是否调戚继光却很犹豫。因为此前福建巡抚徐泽民曾上书朝廷说东南沿海若要长治久安,必须要留任戚继光。隆庆帝希望留戚继光继续任福建总兵官。张居正力荐隆庆帝,说戚继光“才智并非拘于一局”,并以自己的前途来保荐戚继光,所以戚继光这才得以率兵北上。[4]

(二) 戚继光蓟门防务的经过

1. 陈述御敌方略

戚继光到京以后就奏疏朝廷,陈述了抵抗蒙古鞑靼侵略的方略。即《请兵破虏书》。要求彻底改变把军队摆在边境一线防守的战略,而主张用十万精兵,采取积极主动的防守战略。他着眼于全局,主张战而非守。即使是守,也要建立重兵以抵挡鞑靼的长驱直入,还要建立完备的长城防御系统,以防止其出没。战与守的结合才是完美的防御战略。但是戚继光到京以后,朝廷听信流言,说戚继光的工程劳民伤财,并没有让戚继光到边防前线。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三月,明廷升兵部右侍郎谭伦为本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响。谭伦上任以后向朝廷提出调神机营副将戚继光到蓟镇主持练兵之事。朝廷答应了谭伦的请求。戚继光走开始了总理蓟镇保定练兵事务。十二月,他再次上疏指出:蓟镇之兵“虽多亦少之原有七,不练之失有六,虽练无益有四”并再一次请求:“于浙兵内取杀手三千,鸟铳三千,或于西北招募新兵,或就蓟镇谪取见兵,即不十万,亦须马足五支,步足十支专听臣统练,”【5】兵部看完奏疏后,于隆庆三年,下诏调回蓟镇总兵郭琥的命令,任命戚继光为蓟镇总兵官。

2. 建立车步骑营

戚继光走马上任,负起蓟门的防御责任。按照他之前提出的战略,他认为不仅要采取积极的防御,还要采取攻守结合的战略,即“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所以,戚继光首先要建立的是能够与敌人骑兵相抗衡的车步骑营,首先是车营。

明正统以后,用装有火器的战车抵御鞑靼骑兵的方略开始兴起,嘉靖以后,围绕是否使用战车抵御蒙古侵略的议论颇多。谭伦和戚继光则主张用车兵,步兵和骑兵相互配合使用。用车兵防御敌人骑兵,步兵以有战车防卫而加强,骑兵则乘势出奇制胜。运用车营和敌骑兵作战,骑兵强大的冲击力无法展开,而且可发挥中国火器的长处。乘敌乱,骑兵强势出击,扼制敌人。将车步骑营完美结合,打败敌人。车步骑营的战略思想确立以后,谭伦调俞大猷北上蓟镇,研究历代所用战车图示,制成模型进行试验,看是否合乎实战。明廷根据谭伦的请求,拨银四万六千余两,制造战车和火器。随即,车营就开始建立起来。车营分为两种:重车营和轻车营。经过考量,重车每营一百八十辆,轻车每营二百一十六辆。重车重六百斤,双轮,长辕,用骡子两头驾驶;为偏厢车,即在车的一侧安置长一丈五尺的车厢,用来遮挡矢石,车厢两头都可以打开,以便出入。车上装备有大佛朗机两架。每车有二十名士兵。从车营的性能来看,它不仅防卫性能好,而且火力强,同时配以骑兵营。骑兵以十二人为一队,配备火器。战争一旦开始,车营火器先发,敌马被轰鸣的枪炮吓得四处乱串。正当敌人溃败之时,骑兵以其强大的冲击力迅速出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由此可见,车步骑营是一个能守能战,有效抵御鞑靼骑兵的几近完美的战法。

3.修建边墙敌台

戚继光在建立车步骑营的同时,还修建边墙敌台。加强对蒙古鞑靼的防御。隆庆二年底,戚继光上疏请求修建空心敌台。第二年,谭伦再一次上疏请求修筑敌台,朝廷答应了谭伦的请求。就这样明朝开始大规模的修建空心敌台。戚继光议定筑台规则,并到边防线进行实地勘察。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受其所托,首先在大水谷筑完七台,各地筑台陆续展开。但有人却在京师散布谣言说,筑台劳民伤财,很多官兵因为太辛苦而死亡,砍伐树木筑台破坏环境。谭伦上疏朝廷严厉驳斥了流言。张居正写信给谭伦表示,修筑敌台的工作必须进行下去,不必理会流言。张居正的支持是敌台得以顺利修筑的重要原因。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这一年内共筑造了敌台四百七十二座。至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蓟镇从山海关到石塘岭共建台八百一十八座昌镇到黄花镇到镇边诚建台一百九十九座,共一千零七十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四月,蓟,昌二镇又开始修筑敌台的第二期工程,先后共建立敌台一千三百三十七座。至万历九年(公元1582年),第三期工程顺利完工。从此,在蓟北大地边墙上巍然屹立起一千四百余座敌台,相当壮观。

4. 改善武器装备

戚继光不仅建立车步骑营,修筑边墙敌台,而且注重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戚继光在南方抗倭的时候,就创造和改良了一些武器装备。到了北方,他发现蓟镇的武器非常落后,于是对北方的武器装备开始进行改良和创新。

戚继光对弓箭、大棒、线枪、快枪等兵器都进行了改良。弓箭是人们自古以来都使用的古老兵器,似乎没有什么可改进的,但是戚继光仍然对它做出了一些改变:首先,射箭用的指机由圆形改为方形,戴在手上不会有缝隙,刚好合适。然后,在箭头上加好钢,这样即使箭射在石头上,也不卷刃。大棒,可以击打穿有盔甲的敌人。戚继光在棒的一端加上鸭嘴型的枪头,使棒不仅可以击打敌人,还可以刺杀敌人。线枪,以前的线枪制造非常粗糙,戚继光把它改造成二尺长的铁制枪头,七尺长的柄,枪头非常锋利。快枪,北方用得最普遍的一种火器。但这种火器使用起来特别复杂,性能较火铳极差。但是北方的士兵习惯了用它,戚继光就没有更换,而是对它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快枪以前造得十分粗糙,枪筒短,壁薄,膛不直,口不圆,铅子不和口。戚继光加大了枪筒长度,以二尺为准。枪膛用钻钻成,光直口圆。钻子要圆,大小一致。这样一来,快枪远则作为火器,近则作为冷兵器,一器两用。

北方过去还使用一种由西方传过来的火器名为佛朗机。佛朗机有个缺陷即子铳装药以后要下木马,再下铅子。戚继光改装以后,不用木马,直接下铅子。省去下木马的时间,火药出口有力,射程远。

戚继光以为,北方的武器可以用的就这几种。戚继光对这些武器都进行了改良。使这些武器的性能都有所提高,更有利于对敌作战。

戚继光出来改良北方已有的武器,还新创造了一些武器。主要是火器,有无敌大将军、虎蹲炮等。

无敌大将军是根据佛朗机的原理制成分母铳和子铳两个部分。它威力极大,一发五百子击宽二十余丈;而且三个子铳可以连续施放。戚继光车营中的大将军装备的可能就是这种炮。

虎蹲炮,以其形似虎蹲而得名。长约六尺,重三十六公斤。它的威力极大,一次可发百枚子弹,比佛朗机较轻。是当时很实用的一种火炮。

由此可见,戚继光对蓟镇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全面的革新。戚继光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武器专家。

5.调离蓟门

(1)谪调广东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逝世。张居正在位时,为了变革,触犯了朝中很多大臣的利益。因此在他去世后不久,就有人攻击他说:“贪滥僭奢,招权树党,忘亲欺君,蔽主殃民。”是一个祸国殃民的罪人。这种攻击自然牵连到了张居正生前重用的戚继光兵部给事中张鼎思请求把戚继光调往南方,任广东总兵官。此时沿海一带倭寇早已平息,广东总兵官只是个闲差。这对于一心想保卫祖国北疆的戚继光而言无疑是一个偌大的打击。

蓟镇的老百姓得知戚继光要被调去广东,他们自发到北京请求把戚继光留在蓟镇。但在朝廷一些大臣看来,没有革戚继光的职,治他的罪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了,怎么还能把他留在北防要地呢。戚继光还是整装离开了。戚继光到广东以后整理了流传至今的两本著作《纪效新书》和《止止堂集》。

戚继光在病中上疏,要求隐退。朝廷批准,戚继光离开了广州,走上了回山东的路程。

(2)将星陨落

戚继光走到半路就得知了弟弟戚继美去世的噩耗,戚继光失去了弟弟如失手足,十分悲痛。弟弟的死对戚继光而言已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此时,戚继光的原配夫人也由于戚继光纳妾之后与他反目成仇。他不事私蓄,在被斥退以后,竟一贫如洗,甚至医药不备。[6]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戚继光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十二月十九日突然病发身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四、戚继光守卫边疆功绩之评价

(一) 戚继光成功守卫边疆对明朝政治局势的影响

1.稳定了东南沿海政治局势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但是到了明朝,由于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造成了大批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其实倭患自明初以来就一直存在,朱元璋登基之后曾派遣使者前往日本希望能够回复两国的关系。但日本当时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多次派使都无疾而终。明嘉靖中叶以后,明禁止了与日本的贸易往来,致使倭患日益严重。倭寇在东南沿海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妇人昼则缲茧,夜则聚而淫之”[7]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东南沿海局势非常紧张。戚继光临危受命,在抗倭斗争中屡建奇功,获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倭寇的平定,让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稳定了东南沿海混乱的局势。

2.为万历新政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变革环境

明神宗万历登基之后,明朝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缓和社会矛盾。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底,根据户部的调查,明王朝的财政已经非常的拮据。而此时,蒙古,女真经常入侵北疆,南方也叛乱四起。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张居正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戚继光平定南方倭患之后,又北上把北疆镇守得固若金汤,不战而屈人之兵,稳定了北方局势。只有在和平和稳定的环境下,张居正才能安心进行变革。没有稳定,当然也不会有发展。张居正十分器重戚继光,因为戚继光为他的万历新政打造了一个稳定的变革环境。

(二)戚继光守卫边疆促进了东南沿海和北疆的经济发展

1.促进了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明嘉靖之后,由于倭患日益严重,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但这一时期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十分发达。一些浙闽的大商不顾朝廷海禁的命令,与国外夷商进行商品贸易,逐渐形成武装走私集团,勾结日本倭寇和通倭的官僚,在沿海一带抢劫财物。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戚继光平定倭寇之后,沿海人们开始重新发展生产。在平定倭寇的过程中,明政府中的很多官员都认识到,实行海禁既不能防止倭寇,又不能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反而使大商与倭寇勾结,危害百姓。到明穆宗时期,明政府开始取消海禁,允许对外贸易,促进了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中蒙经济往来

中蒙之间在边疆实行互市的政策正好是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张居正在军事上用戚继光镇守蓟门。戚继光在山海关至居庸关的长城上修筑了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对蒙古族的防御。而双方实行互市政策之后,在大同,宣府,甘肃等地都设立茶马互市,中蒙之间贸易往来逐渐增多,互市是马匹大增,减少了太仆寺种马的压力。互市又让边疆在政治,经济上保持着稳定,正常的秩序,蒙古俺答很久都没有来侵犯边关,促进了中蒙之间的经济往来。

(三)戚继光军事思想在中外军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国内影响

戚继光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军事学说,对我国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讲述了戚继光军事思想中冷兵器与火器并用的军事理论。从戚继光的军事作品问世之后,一些有识之士都认为,戚继光的军事著作是“金针”、是“指南”,是继《孙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著作。[8]在中国的军事发展史上,孙子是军事科学的奠基人,而戚继光则创立了完整的治军思想。到清代之后,曾国藩对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及其推崇。他所建立的湘军正是模仿戚家军的士兵制度和作战战术。所以,从明后期至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国军事的主导思想。

2.国际影响

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对朝鲜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明军开始帮助朝鲜抗击日本的侵略时,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就传入了朝鲜。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朝鲜颁布《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由国王亲自研读,在全国颁行,让朝鲜的将领学习。

在日本,宽政九年(公元1797年),连续出版了十八卷《纪效新书》,日本人认为戚继光的军书是保家卫国的著作。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封建制度危机加深,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而这时却出现了翻刻戚继光著作的高潮。从弘化元年(公元1844年)到文久三年(公元1863年),戚继光的三部军书相继在日本问世,可见其影响之大。

(四)戚继光在守卫边疆的过程中对我国武术的改革和创新

  戚继光在福建抗倭时,整理了全国武术,包括长拳,红拳,短打等,后在福建演生形成了五行拳,鹤拳;在两广地区衍生了洪拳,咏春拳和李佛等南拳。后来名闻天下的太极拳,武术界所认可的源头也是来自戚继光自创的三十二路长拳。戚继光自创的戚家刀法和戚家枪法,是明清时期最为杰出的兵器套路。戚家刀法集合了中日两国刀法之长,比强悍的日本刀法也更胜一筹。戚继光是明朝最杰出的武术家。

五、结语

戚继光年少时,东南沿海已出现倭寇之患。戚继光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刻苦学文习武。戚继光在东南沿海立下赫赫战功后,就被调到北方戍边,扼制来自蒙古的威胁。戚继光采取一劳永逸的策略,力求进行毁灭性肃清,使敌军不敢再犯,防守的时候,则大修长城,研究开发各种兵器与军事战术,以求长期巩固防线。戚继光因这两手而威名远扬,北方平乱之后,竟十多年不见烽烟。同僚们称赞戚继光:“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