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教育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商务服务 > 教育培训
    《史通评·本纪第四》
    2023-05-22 信息编号:1223591 收藏

  然而,他对《陈涉世家》却多所批评: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胜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
  夫史之篇日,皆迂所创,岂以自我作故,而名实无准。
  首先需要指出的,所谓"陈胜起自群盗",这是一种被封建正统观念所左右而作出的错误评论,由于刘知几和司马迁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不能象司马迁那样公正地评论陈胜的历史作用。这并非说司马迁要站在农民队伍一边,他把陈胜列入世家,是对当时历史实际的真实记录。在《陈涉世家》中,司马迁以生动的笔法描绘了陈涉起义的过程,指出了陈胜的弱点及其失败的原因,虽然他论述的并不完全,但至少是在努力探讨事变的因果关系。
  他真实地记载了秦汉之际的历史变迁,其中特别充分地肯定了陈涉的首义之功。如果没有陈涉的"首事",便没有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也没有汉王朝的建立。适如明代学者尤玻所说:"汉之所以五载而成帝业者,皆涉为之驱也,不然而高祖欲以区区一沛为天下先,吾恐力先惫而豪杰中起,事本未可知矣!
  然则汉有天下,非涉弗为功哉。"①在秦楚之际,陈涉起于薪,"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至陈而自立为王,号为张楚。虽然无人裂土册封,而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诸侯",司马迁也把陈涉当作"诸侯"来记载。他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又说:"秦失其道,豪杰并扰。"明确指出陈涉是首先发难的"诸侯",是当时的"豪杰"。秦未一般人也这样认为,刘邦于沛起事,"以应诸侯",指的是响应陈胜起义军。上述可知,在秦楚之际,陈胜首先点燃了反秦烈火,承认他的历史地位,是不能不把他列入世家的。而且承认陈胜亦为诸侯,也是对当时舆论的尊重。"天下方扰,诸侯并起",陈胜是其中之一。他既然是个诸侯,又占领过地盘,建立过政权,拥有军队,当然应该列入世家。
  上引《自序》的那段话,并非说司马迁把陈涉同汤、武、孔子并提,视若圣贤,那无非是在论证汤武革命,仲尼作《春秋》,以及陈胜发迹的原因都是因为当时出现了一种历史形势,即"失其道,""失其政",出现了难以维持统治的矛盾和危机,因而有取而代之如汤、武,扶偏补弊如仲尼,发难起义如陈涉。汤、武诛伐,陈涉发迹等历史活动有其共同的规律可循。也就是说,商代夏,周灭商,周政衰微,汉代秦这些历史变革,都有其内在原因,并不是将陈涉与汤、武、孔子等量齐观。他认为有了上述的历史形势,诸如汤、武、孔子、陈涉这些人才应运而生,做出一番事业。十分明显,司马迁强调的是历史的形势而不是历史人物的个人品质。大泽乡奋臂一呼天下响应是因为"民危",搢绅先生之徒投靠陈涉是为发秦焚书之愤,这都不是由于陈涉本身如何圣明。如果看到司马迁作了这样的历史类比,就因此而认为他把这些历史人物同等相看,未免曲解了作者原意。
  ① 《史通·世家》。
  ① 《史记评林》卷四八。
  ②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不曾把陈涉视若圣贤,也不曾把陈涉当作农民起义领袖来歌颂。
  在他的笔下,陈涉是反秦的英雄豪杰,发难的诸侯。项羽、刘邦都是这样。
  他写项羽,将其一生的是非功过及失败的原因作了高度的概括。由于项羽"自矜功伐",不懂谋略,不善用人,致使身败名裂。他写刘邦,当然必须客气些,但是也并不因为他是汉朝的始祖就一味奉承,而是据实直书。既写他懂谋略,善用人,"从民所望",所以成功的一面,又写他的缺点过失,包括他的欺诈,好酒色等恶习。他把高祖的帝业,是放入了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看待的。总之,高祖既非神人,陈涉亦非圣贤,还有那个项羽,他们都是秦未角逐争雄的豪杰,不过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罢了。
  上面,我们之所以就司马迁写《陈涉世家》一事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指出司马迁处理历史之求实的和通变的精神,而刘知几对于这些注意的实在太少了。知几的失误就在于用后世的条条框框去责备司马迁。适如章学诚所言:"不知古人著书之旨,而转以后世拘守之成法,反訾古人之变通。"①这就是史家的识见问题了。
 
 
  • 现在谈谈刘知几关于quot;世家quot;的评论
    。  "世家"是《史记》五体之一。司马迁辟"世家"一目以记诸侯,这原是适应自西周分封以来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客观情势。那时诸侯各国,虽受封于天子,却各自传位建元,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越是...
    05-22
  • 《新史学·中国之旧史》
     ①。  ②《史记·太史公自序》。  这"王迹所兴"指的是个历史过程。可见,司马迁以"本纪"名篇反映了其进步的历史观。使人惋惜的是,班固因《史记》而撰《汉书》的时候,他学到了《史记》的体例,却...
    05-22
  • 在《史通》一书中,刘知几曾详尽地评论了纪传史诸体
    评纪、传  。客观说来,他的评论是正误相参,良莠并存,有贴切之见,亦有偏颇之论。知几对纪传史诸体评价大体符合封建时代史家的共识,即是说他总结了史家对纪传史的理解,因而也指导了后世史家的撰史实践...
    05-22
  • 众所周知,通史的潮流本是史学的进步潮流,是史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  随着条件的成熟(客观的需要、资料和经验的具备)、通人的出现,新的通史之作便会应时而生。在中国史学史上,自有唐以来,中国史学迈出了它的新的步伐,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主通明变的进步史学思想...
    05-22
  • 这一论述颇有说服力,较之知几的论述高明多了
     。  平心而论,知几如此论述问题并非不知《史》、《汉》孰先孰后,孰源孰流。在他的思想上确实认为《史记》家之失大多,因而多所批评。然而,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不能因《通史》而罪及史迁,甚至要抛...
    05-22
  • 《尚书》等四家其体久废quot;之说,我们已在上章进行了具体
     所谓"。  这个观点,是知几自己下的判断。废还是不废,可先看知几自己在《六家》中的叙述。比如,他说《尚书》家,曾说"自宗周既殒,书体遂废,迄乎汉、魏,无能继者。"断然是废了。但接着说"至晋广陵相鲁...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