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教育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商务服务 > 教育培训
    “正事
    2023-05-26 信息编号:1227419 收藏
”    
      《大学》里还讲“八条目”,它的内容是个人精神修养的八个步骤,第一、二步便讲“致和”与“格物”。按照王守仁的思想,“致知”便是“致良知”。个人精神修养无他,就是顺自己的良知去生活,把来自直觉的知识付诸实行。    
      在中文里,“格物”按程颐和朱熹的解释就是剖析事物,王守仁的解释不同,他认为:“格者,正也”,“物者,事也”(《大学问》,《全书》卷二十六)。这样,“格物”便不再是“剖析事物”,而成为“匡正事物”了。他认为,人的直觉知识不可能按佛家教导的冥思默想方法而得到延展,它只有通过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经验而得到延展。王守仁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志、思想),……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见《传习录》第一卷)物有是非之别,人可以本着良知(直觉知识)来作出判断。当人从良知认识到一件事是对的,就应当真诚去做;当人的良知告诉人,某件事是错的,他就应当真诚地不去做。这样,便匡正了他的事务,同时延展了良知(致良知)。人的良知只有通过匡正自己事务的行动实践而得到延展,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大学》说“致知在格物”,含义就在此。    
      八条目的下两步是“诚意”和“正心”。王守仁以为,诚意无非是“正事”和“致和”,因为实践这两点都需要真诚。人对自己的良知的命令,寻找借口不去执行时,便是没有诚意,这个不真诚和程颢、王守仁所说的自私和自我辩解并没有区别。人在意诚时,他的心是正的。正心就要诚意。    
      八条目的后四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守仁认为,修身就是致良知。若不在“致良知”上用功夫,怎能修身呢?修身的含义,除去“致良知”外,还能再有什么呢?人努力:“致良知”时,自然爱大众;人在爱大众时,自然努力治家、尽力谋求国家井然有序和天下太平。因此,八条目也归结到一条,就是“致良知”。    
      什么是“良知”?它就是人内心的亮光,或如《大学》称之为“明德”。因此,“致良知”也就是“明明德”。这样,《大学》的全部思想就归结为“致良知”了。    
      再次用王守仁的话来说:“人心是天渊,无所不赅。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总是一个本体。”(《传习录》下,卷三)
  • 良知——来自直觉的知识
      这样,“三纲领”实际上被归结为一条即:在明明德,这就是心的本性。一切人,无论善恶,从基本上,都同有此心。人的自私也不能把本性完全泯灭,经往往在人对外界事物的本能反应中表现出来。人突然发现一个...
    05-26
  • “明德”
      在这样的宇宙概念之上,王守仁对《大学》赋予一种形而上学的意义。在前面第十六章里,曾经说到《大学》抒发了后来对它所称的“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王守仁解释《大...
    05-26
  • 王守仁的“宇宙”概念
    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生于明代,浙江人,人称“阳明先生”。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有能力、有道德操守的政治家。他早年曾追随程朱理学,并决心依照朱熹的思想,并从“格竹子之理”...
    05-26
  • 陆九渊关于“心”的概念
      据说陆九渊和王守仁都经历了“顿悟”而确信他们的思想乃是真理。据说,陆九渊有一天“读古书至‘宇宙’两字,解者曰:‘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份内事,乃宇...
    05-26
  •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
    :心学(1)在第二十四章里我们看到,陆王学派,或称心学,肇始于程颢,经陆象山和王守仁而完成。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人称象山先生,是今江西人。他和朱熹是朋友,而在哲学见解上则有巨大的分歧,为此两人在重...
    05-26
  • 安乐先生,不显姓氏
    。  垂三十年,居洛之氵矣。  风雨情怀,江湖性气。  色斯其举,翔而后至。  无贱无贫,无富无贵。  无将无迎,无拘无束。  窘未尝忧,饮不至醉。  收天下春,归之肝肺。  ...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