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教育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商务服务 > 教育培训
    医学争鸣与学派形成
    2023-07-21 信息编号:1256951 收藏
宋代医学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十分强调儒学,特别将其《惠民和剂局方》 
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医界甚至形成按证索方,不求辨证的通弊,这种情况 
越演越为普遍。故在金代的医学家不为宋代信条所惑,结合临床实际提出: 
 “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论点,对古方特别是局方提出质 
疑,认为要发展医学必须结合现实提高治病效果。在这样的情势下,出现了 
著名的四大医家。刘完素 (1120—1200)提倡运气学说,强调:“不知运气 
而求医,无失者鲜矣”,认为传染病、流行病多由火热之毒而得,故主张多 
用寒凉药物予以治疗,并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在治疗上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他被尊之为寒凉派代表。张子和 (1156—1228),提出:“古方不 
能尽治今病”的论点,批评了《惠民和剂局方》滥用温燥药物的弊端,认为 
疾病多因实邪所致,提倡:“邪去而元气自复”理论,故于疾病治疗多用汗 
法、吐法和下法,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之代表。他的学说源于刘完素而又有不 
同,使医学上的汗、吐、下三法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李东垣(1180—1251), 
提倡“人以胃气为本”,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在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上十分重视人体消化功能的保护和恢复。他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虽与其师 
张元素重视脏腑辨证有关,更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群众颠沛流离、食饮无常 
的生活环境和消化性疾病十分多见密切相关。由于他治疗多用温补脾胃之 
法,故后世尊之为补土派之代表。朱丹溪 (1281—1358),他在中医理论上 
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认为用“古方治今病焉能吻合”,对滥用 
温燥药的《惠民和剂局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更撰《局方发挥》以纠其偏, 
故在临床治疗上强调“滋阴降火”之法,后世医家尊之为滋阴派。朱丹溪的 
学术思想和医疗技术对日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于十五世纪成立“丹溪 
学社”,继承和发扬其学术成就。 
     以上四大医家,各成门户。著名于世的还有张元素、麻九畴、罗知悌、 
项昕、王好古、罗天益以及明代葛乾孙、倪维德、吕复、王履、戴思恭等。
  • 医学争鸣与临床医学的发展
    中国医学的发展,时有不同理论认识之间的学术争鸣和研讨,但以起于金而盛于元和影响明代医学发展的医学争鸣最富有代表性,且对促进临床医疗理论和技术的丰富最为明显。...
    07-21
  • 王好古 (1200—?),赵州人
    。尝任医学教授,他在医学理论上较重视人体内在因素在发病上的意义,对药物学尤多研究,于1289年积生平经验撰成《汤液本草》三卷。首先叙述药性总论,并引用李东垣《药性法象》及《用药心法》部分内容,作...
    07-21
  • 杜本 (1276—1350),字清碧,人称清虚先生
    杜本,清江(今属江西)人。元天顺帝时召为翰林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他专心增订敖氏十二舌苔图为三十六图,并列治法与方药,于1341年撰成《敖氏伤寒金镜录》为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书。他使中医学舌诊水平...
    07-21
  • 医学基础研究与营养学成就
    忽思慧忽思慧,蒙古族营养学家。元仁宗延祐年间任宫廷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等工作。他积十余年之经验,吸收总结历代有关饮食营养、烹调技术、食品、食用药物、名医食疗用方等,于1330年整理...
    07-21
  • 医事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在1206年蒙古国建立前后,蒙古族医药卫生保健还处于较原始的状况。虽然也积累一些医疗经验和技术,如正骨技术、灸术、刺血放血术,以及应用马奶酒等作为药物治疗方法等,但治疗疾病大多由巫医所掌管。医...
    07-21
  • 医药学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医药卫生的发展方面,有一些颇具特点的卫生保健机构和医疗思想;在内外交流活动方面,更富有开拓求新的精神。...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