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教育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商务服务 > 教育培训
    诊断治疗
    2023-07-28 信息编号:1259459 收藏
。 414
随后,杜德娜与爱迪塔斯医药公司的关系破裂,她转而投入一家叫
作驯鹿生物科学的公司。 415这次分道扬镳是由于专利的冲突,因为张
锋在申请专利时声称他是第一个开发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人。 416可是,
难道我们在“CRISPR的切口”一节中列出的发现的时间线不是已经表
明,是杜德娜和沙尔庞捷首先发现了CRISPR/CAS9的基本机制,而且认
识到它有潜力成为基因组编辑工具吗?显然,2014年11月,为这两位科
学家颁发“科学突破奖”的评审委员会也这样认为。这个奖项有300万美
元奖金,是诺贝尔奖奖金的两倍,创立人中有俄罗斯企业家尤里·米尔
纳(Yuri Milner),他放弃攻读物理学博士,转而从投资互联网公司中
赚了10亿美元的资产,还有来自Facebook的名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谷歌联合创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以及中国互联
网巨头马云。 417
然而,张锋似乎决意要挑战别人心目中他对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贡献
排行第二这个想法。出于对他的支持,麦戈文脑研究所的所长罗伯特·
德西蒙(Robert Desimone)(张锋在这个研究所也有职务)最近对《经
济学人》(The Economist)上报道CRISPR/CAS9的发明过程提出异议。
在给杂志社的信中,他写到杜德娜和沙尔庞捷的论文研究的是“在试管
里纯化的蛋白质,里面没有细胞,没有基因组,也没有编辑。论文中只
是强调了它的潜力,说它也许有可能被用来编辑基因组”。 418张锋所在
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德研究所也发布公告说,该研究所“虽不是第一个
申请与CRISPR有关专利的研究所,却是第一个为一个真正的发明申请
专利的,申请中包含了成功编辑哺乳动物基因组方法的实验数据”。 419
同时,2016年1月,博德研究所的所长埃里克·兰德(Eric Lander)因他
为《细胞》(Cell)撰写的一篇综述文章而饱受攻击。这篇文章题为
《CRISPR的英雄们》(The Hero of CRISPR),它本应是一篇客观地介
绍基因组编辑技术历史的文章,但一些批评者认为它扭曲了CRISPR的
历史,抬高了张锋的贡献。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迈克尔·
艾森(Michael Eisen)称其为“最令人反感的科学公关”和“费尽心机地破
坏杜德娜和沙尔庞捷的专利申请和获奖理由”。 420
这场专利纠纷引起的争议可能是CRISPR/CAS9的发现未能在2015年
10月赢得诺贝尔奖的幕后因素之一。杜德娜和沙尔庞捷曾被汤森路透社
透露说她们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化学奖最终颁给了托马斯·林达尔
(Tomas Lindahl)、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阿奇兹·桑贾尔
(Aziz Sancar),表彰他们对DNA修复的研究。 421事实上,诺贝尔奖
如果颁给像CRISPR/CAS9这么新的发现是极不寻常的,但也有一种可
能,就是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也想看到每个人在这项发现中的贡献得到
更清楚的划分。 422此外,有一些资深遗传学家对当前的专利战争表示
忧虑,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关键人物约翰·苏尔
斯顿(John Sulston)提醒大家注意把像基因组编辑技术这样基本技术作
为专利的危险性。“这不只是一个哲学观点,”他说,“实际情况是,这
样的垄断对科研、对消费者、对企业都不利,因为它消灭了竞争的元
素。” 423
事实上,对于试图垄断这项技术的尝试而言,CRISPR/CAS9基因组
编辑技术进化的速度本身可能就是一个破坏因素。一篇最近的报道总结
说:“由于基因编辑创新的节奏,今天的法律争端可能最终并不能满足
这些人的初衷。已经有一些CRISPR/CAS9的改进版本被发明出来了,产
生全新的技术也是有可能的。” 424的确,最近对自然界中,CRISPR系
统的研究正揭示出一个巨大的“CRISPR博物馆”。对于这种多样性的发
掘可能会引领我们找到更有效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或者开启一条没人想
过的应用道路。“可以想象很多实验室,包括我们自己,正忙于检查其
他变体,研究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杜德娜说,“敬请期待吧。” 425
越界了吗?
谁应该收获CRISPR/CAS9的商业利益,这只是众多饱受争议的话题
之一。对大众而言,一个具有更强影响力的话题是科学家用
CRISPR/CAS9首次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组的新闻。这条新闻首先是以传言
的形式出现的。2015年3月12日,《自然》杂志上出现了一篇爱德华·兰
菲尔(Edward Lanphier)的评论文章,他是桑加莫生物科学公司的总裁
和美国再生医学联盟的主席。文章还有4个共同作者,都是基因组编辑
技术的专家。这篇文章呼吁科学家不要用CRISPR/CAS9修改人类胚胎,
即便是出于研究目的。 426这种呼吁表明,兰菲尔和共同作者们已经听
说某些科学家用这个方法产生了转基因人类胚胎,正在试图发表这一结
果。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投稿到学术期刊,会被送给一些同领域的专
家,他们会发回评论并对这项研究是否能够发表提出建议。 427在这
个“同行评审”过程中,审稿人对于投稿人是匿名的,他们自己也不可以
告诉同事或朋友他们在评审哪项研究。但在这个情况下,审稿人显然感
到应该为了公众的利益发出警示。
这种呼吁“自愿暂停”用基因组编辑技术修改人类胚胎的做法,与
1975年阿西洛马会议前的情形如出一辙。那时,我们在第二章讲到,人
们因为担忧新的重组DNA技术的安全性,便停止所有对此项技术的进一
步开发,直到大家充分讨论了其潜在的风险,并一致同意采取安全措施
为止。不过,虽然一些科学家同意兰菲尔对暂停研究的呼吁,另一些科
学家却没有被说服。兰菲尔说:“我们是人,不是转基因老鼠。我认为
这种跨越技术的边界,修改人类生殖细胞的做法有根本的伦理问
题。” 428然而,乔治·丘奇对于这项新进展的看法则没有那么绝对,他认
为应该先暂停对胚胎的编辑,但只是“直到安全问题被解决,人们达成
可以这样做的共识为止”。 429
2015年4月22日,这项传言中的研究被《自然》和《科学》杂志的
审稿人因为“伦理问题”多次拒稿之后,发表在了一家不太知名的《蛋白
质与细胞》 (Protein & Cell) [2] 的期刊上,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他们究
竟做了什么。 430这项研究由中国中山大学的黄军就领导,论文显示,
黄军就的团队用CRISPR/CAS9修正了导致β–地中海贫血症的基因缺陷。
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致命性的血液病, 431相关的基因缺陷存在于β–
珠蛋白基因中,它编码的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血红蛋白的组分之一。
为了试图回避潜在的伦理学异议,黄军就团队使用了由两个精子和
一个卵子意外结合所产生的胚胎,是从当地一家做试管婴儿的医院中获
得的,这种胚胎一般会被医院废弃。 432这样的胚胎可以进行一些早期
的发育过程,但永远无法发育成活的婴儿。这项研究表明,
CRISPR/CAS9可以改正胚胎的基因缺陷,但效率和准确性都比较低——
只有部分处理过的胚胎被成功修改了基因,还有很多误改了基因组中其
他基因的“脱靶效应”。“如果想在正常胚胎中做这件事,所要求的成功
率要达到100%,”黄军就说,“所以我们停手了。我们觉得它还是太不
成熟了。” 433然而,乔治·丘奇并不完全相信这一点,他指出,这些研究
者没有使用最新的CRISPR/CAS9方法,否则很多效率和准确性上出现的
问题都有可能避免。 434
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对于把基因组编辑技术用于人类胚胎的追求
是否合理的问题,科学家之间仍然存在重大分歧。爱德华·兰菲尔认
为,这种结果“再次强调了我们之前所说的,需要暂停此类研究,以保
证它未来的走向得到广泛的讨论”。 435然而,哈佛大学的干细胞生物学
家乔治·戴利(George Daley)却支持以研究为目的的人类胚胎编辑。他
认为,用基因组编辑技术修改体外培养的人类胚胎的基因组,可以用来
研究一些基因在早期发育中的作用。戴利说:“一些关于早期人体发育
的问题只能通过研究人类胚胎回答。” 436
伦理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同样莫衷一是。曼彻斯特大学的生物伦理学
家约翰·哈里斯(John Harris)说,虽然这项技术在黄军就的研究中表现
不佳,“对于所有认为这项技术已经可以用于测试,甚至对于根除疾病
基因的人而言,都应该是一次严肃的警告”。但他认为,黄军就使用无
法存活的胚胎的做法,“并不比试管婴儿操作中每天发生的事情坏到哪
里去”。 437然而,日本的北海道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石井哲也(Tetsuya
Ishii)则担心,如果允许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组进行编辑,将其作为预防
医学的一种形式,可能是“在监管不力的国家,慢慢滑向‘定制婴儿’的结
局”的一个开始。 438
事实上,基因组编辑技术饱受争议的问题绝不仅限于这些方面。比
如,它是否可以被安全有效地用于基因疗法,治疗成年人的疾病,可能
会在将来引起辩论。还有,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能会对农业产生重大影
响,因为它不仅可以用来创造新的转基因农作物,还可以产生转基因动
物。最后,是那个终极问题——未来,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否可以成
为“增强”人类的一种合法方式。约翰·哈里斯认为,“如果我们可以使自
己对疾病的抵抗力变得更强,受伤后恢复得更快,或者能够增强我们的
认知能力、提高寿命,我想不通我们为什么不会那样做”。 439
这些问题显然需要被详细讨论,这也正是接下来的几章里我要做的
事情。然而,虽然医学的终极目标是治病救人,但只有在正确理解人体
的基础上,我们才有望发展更多的治疗手段。我们既要理解人体的正常
功能,也要理解生病状态下的人体。而在努力理解它们的过程中,有一
些物种能够作为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模式生物,它们对于生物医学研
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作为讨论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的第一步,我们
应该看看它正如何以各种方式给或大或小的模式生物的研究带来变革。
[1] 迈达斯(Midas),希腊神话中的战神,有点石成金的本领。——译者注
[2] 《蛋白质与细胞》,是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英文学术期刊,创刊于2010年,
由饶子和院士主编。——译者注
  • 专利问题
    在有些事情上,CRISPR/CAS9的这些先驱能够达成一致,比如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珍妮弗·杜德娜强调,科学家往往“除了以理解事物如何工作为目标,不会在心中设置任何实用性的目标……研究细菌免疫系统,...
    07-28
  • 光激活的基因编辑
    其实,这只是遥控基因表达的众多方式之一。洛克菲勒大学的杰弗里·弗里德曼(JeffreyFriedman)和伦斯勒理工学院的乔纳森·多迪克(JonathanDordick)共同领导了一项研究,用磁场激活活鼠体内的基因表达。41...
    07-28
  • 转录因子和CAS9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用传统方法产生转基因小鼠时,所使用的基因构件中转入的基因旁边会有一段调控DNA序列,而且一般是能与很强的激活性转录因子结合的调控序列,以此保证转入的基因能一直处于启动状态。另一种设计,是让转...
    07-28
  • 遥控基因
    以上的研究使用了基因组编辑技术敲除基因,但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制造更微小的敲入改变,如产生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单个氨基酸改变,或者给蛋白质添加荧光标记。我们在第二章已经看到,这种微小的遗传改变...
    07-28
  • RNA干扰抑制基因表达
    图4–4有史以来,人们第一次可以探索人类细胞中特定基因的功能了。2009年,我和同事用这个方法在人类细胞系中研究一个叫作TPC2的蛋白,它会在一个叫溶酶体的细胞结构的表面形成小孔,我们发现它在产生钙...
    07-28
  • 培养皿里的生命
    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系统。我们可以从活组织检查或者捐献的遗体中获取人体细胞,但这种“原代”细胞有内在的寿命限制,如果让它们在培养皿中生长,它们会在40~60次细胞分裂...
    07-28
  • 会员类型:VIP会员
  • 信用等级:信用值:9999
  • 联系电话:19589217110
  • 联系Q Q:36221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