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汽摩及配件信息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蚜?
    2020-04-14 信息编号:1121993 收藏
棉蚜 (彩图30), 又叫腻虫、 蜜虫、 蚁 子、 油 虫, 属 同 翅 目
蚜科, 我国棉花上主 要 有 7 种 蚜 虫, 即 棉 蚜、 棉 长 管 蚜、 苜 蓿
蚜、 拐枣蚜、 桃蚜、 棉黑 蚜 和 菜 豆 根 蚜。 其 中 棉 蚜 除 西 藏 不 详
外, 各棉区都发生, 苜蓿 蚜 全 国 都 发 生, 但 仅 在 新 疆 严 重 为 害
棉花。
(1) 为害特点 棉蚜以刺吸口器在棉叶背面和嫩头部分吸食汁
液, 使棉叶畸形生长, 向背面卷缩, 植株的生理代谢受到破坏。 幼
苗期为害的棉蚜称为苗蚜, 严重为害时使棉苗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
亡, 一般为害推迟棉苗发育, 使果枝和棉蕾形成较晚, 造成晚熟减
产。 蕾铃期为害的棉蚜称为伏蚜, 使蕾铃脱落, 有的甚至造成落叶
而减产。 苜蓿蚜群集棉株嫩头为害, 使顶芽生长受阻, 腋芽丛生,
叶片卷缩。 棉长管蚜主要在蕾铃期为害棉花, 为害时间较长。 菜豆
根蚜为害棉根, 造成棉叶变红, 甚至死苗。 拐枣蚜的为害与棉长管
蚜类似。
(2) 形态特征 (表24) 棉蚜 形 态 是 多 型 性 的, 生 活 在 越 冬
寄主和侨 居 寄 主 上 以 及 不 同 季 节 里 的 棉 蚜 在 形 态 上 有 明 显 的
差异。
(3) 发生规律 棉蚜在辽河流域棉区每年约发生10~20代,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及华南棉区20~30多代。 棉蚜的繁殖力很强,
在早春和晚秋气温较低时, 10 多天可繁殖 1 代。 在气温转暖时,
4~5天就繁殖1代。 每头成蚜一生可产60~70头若蚜, 繁殖期10
多天, 一般每天可产5头, 最多可产18头。
295棉花优质高产问答
表 24 棉蚜主要阶段的形态特征
干母 体长1.62毫米,宽约1.07毫米,体暗绿色,触角5节,约为体长的一半
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1.5~1.9毫米,宽0.65~0.86毫米,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
触角约为体长的1/2或稍长于1/2。 第六节鞭部约等于基部长的4倍,
感觉圈生在第五、六节,复眼暗红色。 前胸背板的两侧各有1个锥形的小
乳突。 腹管黑色或青色,长0.2~0.27毫米,粗而圆呈筒形,基部略宽,上
有瓦砌状纹。 尾片青色或黑色,长0.1~0.15毫米,两侧各有刚毛3根,
尾板暗黑色
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1.2~1.9毫米,宽0.45~0.62毫米,体黄色、浅绿色或深绿色,胸
部黑色。 触角比体短,第三节上有5~8个感觉圈,排成1行,第六节的鞭
部为基部长的3倍。 翅透明
无翅产卵雌蚜 体长1.28~1.4毫米,宽0.5~0.6毫米,触角5节,感觉圈生于第四、
五节。 后足腿节粗大,上有排列不规则的感觉圈10个
有翅雄蚜 体长1.28~1.4毫米,宽约0.5~0.6毫米。 触角6节,感觉圈生于第
三至第六节
卵 初产时 橙 黄 色, 后 转 为 深 褐 色,6 天 后 变 为 漆 黑 色。 椭 圆 形, 长 径
0.49~0.69毫米
若虫
无翅末龄若蚜触角为6节,夏季体色淡黄,秋季体色灰黄,腹部背面第
一、六节中侧和第二、四节中侧及两侧各有白圆斑1个。 有翅若蚜形状同
无翅若蚜,第二龄出现翅芽
有翅蚜的产生与寄主植物营养条件恶化、 蚜虫群体过分拥挤及
不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 有翅蚜迁入棉田时, 它的着落受风
力、 风向和地形等影响, 形成不均匀分布, 因此, 初期蚜害呈点片
发生。 早出苗的地块, 有翅蚜着落机会多, 苗蚜为害往往偏重。 麦
棉套作田中, 小麦对棉苗起着屏障作用, 有翅蚜着落机会少, 苗蚜
为害较轻。
有翅蚜有趋向黄色、 集中降落在黄色物体上的习性, 可以利用
这个习性设置黄色诱蚜器皿诱集有翅蚜进行预测预报。
苗蚜和伏蚜是棉蚜的两个生态型。 苗蚜发生在棉花苗期, 个体
较大, 深绿色, 适应偏低的温度。 适宜繁殖温度16~24℃。 当5
天平均气温超过25℃, 而相对湿度超过75%, 它的繁殖受到抑制。
当平均气温达到27℃ 以上时, 苗蚜种群显著减退。 经过一定时间
296第四章 棉花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的较高温度, 残存的零星棉蚜产生黄绿色、 体形较小、 在触角等形
态上与苗蚜不完全相同的后代, 这就是伏蚜。 它在偏高的温度下可
以正常发育繁殖。 但是当气温升高到28.5~30℃, 数量明显下降。
另外, 在8月份还偶有第三种生态型———秋蚜的发生。 自种植抗虫
棉以来, 棉田伏蚜为害呈快速上升趋势, 伏蚜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
虫。 伏蚜难治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 抗虫棉为伏蚜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过去种植非抗虫棉时,
棉田长期多次用药防治棉铃虫, 因而很好地兼治了棉蚜。 种植抗虫
棉以后, 棉田防治棉铃虫的用药减少了60%~70%, 棉蚜得不到
有效兼治, 留下了大量虫源, 为伏蚜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② 伏季高温、 时晴时降小雨, 有利于棉蚜繁殖 适宜伏蚜繁
殖温度24~28℃, 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日平均气温多在25℃ 左
右, 成为伏蚜为害盛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期的伏蚜繁殖极快,
3~5天即繁殖一代, 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 50~70 头, 且世代重
叠, 防治难度大。
③ 伏季的棉花植株高大, 此时的降雨较频繁, 给防治带来了
困难 如刚喷药不久就下雨, 导致农药失效。 高大的棉株致使喷药
难以喷匀打透, 造成植株下部留下较多的棉蚜会很快向上转移繁
殖, 再次猖獗为害。
④ 药剂没选准, 防治不得法 当前市面上防治害虫的农药品
种繁多, 鱼目混珠, 即便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也难以分辨真假。 有
些不法商贩, 把一些质量低劣和过期农药吹捧成高效低价产品, 诱
导农民购买。 使用这类农药的效果极差, 残效期很短, 甚至出现越
治害虫越多的现象。
⑤ 用药偏晚, 错过了最佳防治期 不少棉农等到伏蚜全田大
发生时才治, 致使防治用工多、 用药多、 效果差。
(4) 防治方法
① 加强田间调查, 抓住关键时期用药 在棉蚜发生期间, 每
隔一天, 深入棉田调查一次, 当棉株下部叶片发生少量发光小密
点, 棉蚜向上转移, 即是大发生的预兆, 便做好准备, 待点片棉株
出现卷叶达3%~5%时, 立即喷药, 将其消灭在全田为害之前,
297棉花优质高产问答
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② 农业防治 棉蚜的虫源多集中在底部老叶和嫩杈及刺儿菜
等杂草上, 结合整枝将打下的老叶、 嫩杈、 杂草等带出田外处理,
可起到杀一灭千的作用。 棉花与小麦套作, 利用小麦蚜虫招引天
敌, 麦熟后麦蚜天敌转移到棉苗上控制棉蚜, 在苗蚜发生期一般不
打药就可控制为害。 抗虫棉在伏蚜发生期基本上不用化学农药, 利
用田间天敌可基本控制伏蚜。 棉田间种高粱蚜虫招引天敌, 可有效
控制棉田伏蚜。
③ 种子处理 选用 70%吡虫啉或 70%噻虫嗪 (种子重量的
0.4%~0.5%) 等种子处理剂进行光籽包衣。 或10%吡虫啉可湿
性粉剂500~600克拌棉种100千克。
④ 保护利用天敌 采取种子处理、 挑治、 滴心、 涂茎等用药
方法, 并选择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药剂品种, 以减少或避免对天敌
的伤害, 促进天敌种群的增殖及其控制作用的增加。
⑤ 隐蔽施药 在棉花苗期、 现蕾期, 选用40%乐果乳油等内
吸性强的药剂200倍液滴心, 或按1∶3~4的比例与机油混匀后涂
茎。 这种方法对苗蚜有着很好的控制作用,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防
措施。
⑥ 喷雾防治 苗蚜在3叶期以前的防治指标是卷叶株率20%。
苗期棉花补偿能力强, 苗情好的田块防治指标可适当放宽, 苗情差
的应严格一些。 另外, 天敌总量与棉蚜之比大于1∶250时, 应适
当放宽; 反之, 要适当严格。 瓢虫与棉蚜数量的比例大于1∶150
时, 可暂不用药。
苗蚜在3叶期以后的防治指标是卷叶株率30%~40%, 且出
现卷叶天数在5天以上, 长势好的田块防治指标掌握在40%左右,
长势差的在30%左右。 瓢虫与棉蚜数量的比例大于1∶150时, 或
天敌总量与棉蚜之比大于1∶100时, 可以暂不用药。 伏蚜的防治
指标是平均单株顶部、 中部、 下部3叶蚜量150~200头。
未进行种子处理的, 在苗蚜或伏蚜达到防治指标时, 每亩用
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 加水4千克, 拌麦糠7~8千克,
拌匀后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撒施于棉田, 防效达80%。 用48%
298第四章 棉花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 或20%吡虫啉乳油3000倍液、 43%辛·
氟氯氰乳油1500倍液、 25%唑蚜威乳油1000~1500倍液、 2.5%
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40~60毫升/亩喷雾防治, 每亩每次喷药液
50~60千克。 喷药要细致周到, 做到一翻一扣、 四面打透, 并实
行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叶螨?
    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火龙,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害虫,为害棉花的主要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各棉区均有发生,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寄主广泛。(1...
    04-14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红铃虫?
    棉红铃虫,鳞翅目麦蛾科,属世界性害虫,分布广泛,国内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尚未发现外,其他各产棉区均有发生。(1)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棉花蕾、花、铃、棉籽,引起落花、落蕾、落铃或烂铃、僵瓣(...
    04-14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铃虫?
    棉铃虫(彩图29),俗称钻桃虫、钻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世界性害虫,我国各棉区均有分布和为害。黄河流域棉区为害严重,是常发区,长江流域棉区则为间歇性受害。(1)为害特点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寻找...
    04-14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花根结线虫病?
    棉花根结线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仅在浙江等地发生。棉花根结线虫还能加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1)发病症状根结线虫在棉花上为害症状的最主要识别特征是根结,将棉株轻轻挖出,可看到...
    04-14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花红 (黄) 叶枯病?
    棉花红(黄)叶枯病,又称凋枯病、红叶茎枯病(彩图27、彩图28),是棉花生育中后期经常发生的暴发性生理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10%,严重年份达90%,个别田块造成绝产。多发生在7月中下旬以后。蕾期始发,...
    04-14
  •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铃软腐病?
    棉铃软腐病(彩图26)主要是在虫害蛀孔处或在铃隙处腐生为害,长江流域棉区发病较重,其他棉区零星发生。(1)发病症状棉铃最初出现深蓝色或褐色病斑,尔后扩大并软腐,产生大量白色绒毛状菌丝,渐变成灰...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