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牲畜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农林牧副 > 牲畜
    怎样防治猪口蹄疫?
    2019-02-12 信息编号:703846 收藏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和高度
接触性传染病,也是牛、羊、猪等偶蹄兽共患病,人也可感染发病。
临床上以猪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为主。
大小猪均可发病,但以哺乳仔猪死亡率高。 本病传播十分迅速,常
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流行,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家畜传染病之
一。
(1)病原 病原体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有 7
个血清型,65 个亚型,且每年都有新的血清型出现,各型无交叉免
疫性。 病猪的水疱液、水疱皮及其淋巴组织中含病毒最多,血液、
唾液、眼泪、乳汁、尿液、粪便等也有一定量的病毒存在。 病毒对外
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不怕干燥,含毒的组织和污染的饲料、用具等
可保持数月的传染性。 病毒对高温和阳光抵抗力较弱,不耐酸和
碱,70℃ 30 分钟或煮沸 3 分钟能杀死病毒,1% ~ 2%氢氧化钠溶液
或 1% ~ 2%甲醛溶液能在短时间内灭活病毒,酚类、酒精、乙醚、氯
仿及一些去污剂对病毒作用不大。
(2)流行特点 口蹄疫能感染多种偶蹄动物,以牛、羊、猪最
易感,驼、鹿、犬、猫、兔、人等也能感染发病。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
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水疱皮、水疱液含毒量最高,传染性最强;
其次为病畜的排泄物(如粪便、尿液等)、分泌物(如乳汁、唾液、鼻
液、精液等) 以及呼出的气体。 被污染的人、物品、运输工具、饲
草、饲料、畜产品及非易感动物等也可机械性传播病毒。 发病初期
病猪传染性最强,病猪愈后带毒达 150 天以上。 病猪和带毒猪的
淋巴结、骨髓含毒量很高,是重要的传染源。 本病以直接接触或间
接接触的方式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损伤和未损伤的
皮肤、黏膜感染而发病。 空气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病毒可随风传
播到 50 ~ 100 千米甚至更远的地方,发生远距离的、跳跃式的暴
发。 另外,昆虫、飞鸟和鼠类在本病的传播上也起着机械的传递作
用。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 多在秋季开始,
冬季加剧,春季减缓,夏季多平息,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
(3)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 1 ~ 8 天。 病猪体温达 40℃ ~
41℃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舌、唇、齿龈、咽及鼻镜等处发生
水疱,水疱液初呈淡黄色透明状,以后变为粉红色,疱内白细胞增
多则显浑浊。 水疱破裂形成溃疡,病猪流涎,同时蹄冠、趾间、蹄
叉、蹄踵出现米粒大至蚕豆大的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烂
斑,并显跛行。 严重时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地不起。 水
疱破裂后体温下降。 大猪很少死亡,一般 1 周左右可结痂自愈。
哺乳母猪的乳头上常见有水疱,口腔有水疱时,食欲减退,咀嚼吞
咽困难,泌乳量下降。
(4)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见蹄冠、蹄壳下发生水疱或糜
烂。 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有浆液性浸润。 心肌变性松软,切面有
灰黄白色的斑条,外观如虎斑,俗称虎斑心,本病变具有重要的诊
断意义。
(5)防治措施
①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
防治措施,预防疫情发生。
免疫预防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 非疫区要根据相邻国家和
地区发生口蹄疫的血清型选择同血清型的疫苗。 发生口蹄疫的地
区,应当鉴定口蹄疫血清型,然后选择同血清型的疫苗。 目前,猪
O 型口蹄疫常用疫苗有猪 O 型口蹄疫二乙磷亚胺(BEI)灭活疫苗
(普通苗)和猪 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高效苗)及合成肽苗等。 其
免疫程序如下。
后备种猪:出生后 30 ~ 40 天首免,肌内注射普通苗 2 毫升 / 头
或高效苗 1 毫升 / 头。 也可于后海穴注射普通苗 1 5 毫升 / 头或高
效苗 1 毫升 / 头。 70 ~ 80 日龄二免,肌内注射普通苗 3 毫升 / 头或
高效苗 2 毫升 / 头,也可于后海穴注射普通苗 1 5 毫升 / 头或高效
苗 1 毫升 / 头。 仔猪二免后,每隔 6 个月免疫 1 次,普通苗肌内注
射 3 毫升 / 头或后海穴注射 1 5 毫升 / 头;高效苗肌内注射 2 毫
升 / 头或后海穴注射 1 毫升 / 头。
生产母猪:母猪于每胎配种前肌内注射普通苗 3 毫升 / 头或高
效苗 2 毫升 / 头,也可后海穴注射普通苗 1 5 毫升 / 头或高效苗 1
毫升 / 头。 冬季(每年的 10 月 1 日至翌年的 5 月 1 日)在母猪分娩
前 45 天再加强免疫 1 次,剂量不变(妊娠母猪注射疫苗要慎重,以
防流产),以提高母猪的母源抗体,更好地保护哺乳期的仔猪。
带毒活畜和畜产品的流动是口蹄疫暴发和流行的重要原因之
一,因此要依法进行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屠
宰。 依法做好流通领域运输活畜和畜产品的检疫、监督和管理,防
止口蹄疫传入。 对进入流通领域的偶蹄动物要求必须具备检疫合
格证明和疫苗免疫注射证明。
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购买猪只,必须从外地购买
猪只时,需了解当地近 1 ~ 3 年内有无口蹄疫发生和流行,只能从
非疫区、健康猪群中选择,并需经产地检疫合格,方可购买。 购回
后仍需隔离观察 1 个月,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认健康无病,
方可混群饲养。
严防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渠道传入疫情,严格隔离饲养,
谢绝外来参观,加强对进场车辆、人员、物品的消毒,不从疫区购买
饲料,严禁从疫区调动动物及产品等。
②扑灭措施 发现口蹄疫后,应立即隔离病畜及可疑畜,迅速
向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报告,当地动物防疫机构要立即派人赶赴现
场进行临床诊断,并采取病料送有关单位进行实验室诊断和毒型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
行封锁,并将疫情逐级上报至国家农业部。
在非疫区通往封锁区的通道上设立消毒监督站,对过境和出
境的运输工具和人员进行消毒;禁止疫区内的动物及其产品外运,
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 病畜要在动物防疫人员监督下,在
远离水源的地段挖坑加生石灰深埋,或送化制厂炼制工业用油,亦
可焚烧。 对污染场地、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在疫区和疫区
周围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建立 30 ~ 50 千米的免疫带。 关闭牲畜交
易市场。
组织人员查清疫源疫情,为扑灭疫情提供依据。
在最后一头病畜处理后 30 天,或最后一头动物病愈后 6 个
月,再无新的疫情发生,方可解除封锁。
③治疗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当发病流行时可
试用下列方法治疗。
对溃烂的口、蹄,用 0 1% ~ 0 5%高锰酸钾溶液或 2%明矾溶
液或食醋洗净溃烂创面后,对口腔溃烂可用稀碘液(碘片 1 克、碘
化钾 2 克、冷开水 200 毫升)3 ~ 5 毫升倒入口腔,每天 3 ~ 4 次。 对
蹄、乳房溃烂面洗后再涂 1%碘甘油。
蹄叉溃烂面可用 3%来苏儿溶液清洗后涂木馏油。
如蹄壳脱落,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涂碘仿鱼肝油(1 ∶
10),用纱布包裹并外包塑料布,隔天换药 1 次。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拌料或饮水。
据有关文献介绍,口蹄疫病猪发病 4 周后的痊愈猪血清,抗体
滴度很高,用这种痊愈血清灭能后给每头母猪肌内或皮下注射 20
毫升,每天 1 次,连用 2 ~ 3 天,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139·81 怎样防治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又称 Aujeszky 氏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
急性、热性传染病。 妊娠母猪感染本病后发生流产、产死胎,空怀
母猪屡配不孕、返情;哺乳母猪带毒可引起仔猪发热、呕吐、腹泻、
气喘和神经功能障碍,致使大量仔猪死亡。 近年来,本病流行有扩
大趋势,成为各国密切关注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
展。
(1)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毒,为双股
DNA 病毒,基因组大小约 150kb,病毒粒子呈椭圆形或圆形,常存
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热期间,其鼻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
物、血液以及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 病毒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
较强,对热敏感,56℃ 5 分钟或 100℃ 1 分钟加热可使病毒完全灭
活,乙醚、氯仿、甲醛、紫外线也可使其灭活。 对消毒药很敏感,5%
石炭酸溶液作用 2 分钟可杀死病毒,1% ~2%氢氧化钠溶液可立即
杀死病毒。 本病毒在污染的猪舍中能存活 1 个多月,在肉中能存
活 5 周以上。
(2)流行特点 本病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
殖道均可感染。 仔猪常因吃了感染母猪的奶而发病,也可通过胎
盘垂直传染给胎儿,以至引起流产和死胎。 一般多发于冬、春季。
(3)临床症状 随着年龄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都无明显
的局部瘙痒现象。 妊娠母猪在受胎后 40 天以上感染时,常出现流
产、产死胎及延迟分娩等现象,其中以产死胎为主,流产率可达
50%。 母猪妊娠后期感染时,可产活胎,但仔猪活力差,于产后不
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 而母猪在流产、产死胎后,大多没
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4)病理变化 剖检一般无特征性肉眼病变,中枢神经症状
明显的病猪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脑灰质点状出血,脑脊髓液明显增多。 鼻腔呈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扁桃体水肿,常伴以咽
炎和喉头水肿,喉黏膜可见点状和斑状出血。 肺充血、水肿,呼吸
道内有大量泡沫状液体。 淋巴结水肿、充血,间质出血,肝、脾、肾
有坏死灶。 胃底部和大肠呈斑块出血性炎症。 流产胎儿的脑和臀
部皮肤常有出血点,胸、腹及心包腔有多量棕褐色液体,肾和心肌
点状出血,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点。
(5)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以免
疫接种为核心,以疾病根除为目标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预防 主要依靠注射疫苗预防。 目前有基因缺失弱毒疫
苗、基因缺失弱毒灭活苗、野毒灭活苗等。 因为伪狂犬病毒属于疱
疹病毒科,具有终生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和排毒的危险性,而且这
种潜伏感染随时都可能被其他应激因素激发而引起发病。 在一个
地区或养猪场最好只用一种基因缺失疫苗,不能接种两种不同的
基因缺失疫苗,因为病毒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给养猪场带来严重
后果。 建议肥育猪种猪使用弱毒疫苗免疫。 已发病的猪场或伪狂
犬病毒感染阳性的猪场,场内所有的猪都应进行免疫,这样做可以
减少排毒和散毒的危险,也可以减少肥育猪因感染病毒造成的增
重减慢、饲料利用率低的问题。 母猪的抗体可通过初乳传给仔猪,
被动免疫虽然可以保护仔猪的致命感染,但不可能终生完全阻止
其临床症状的发生。
②免疫程序 在污染不严重的地区,建议种猪群完全使用灭
活苗。 母猪在第一次免疫后,间隔 4 ~ 6 周后加强免疫 1 次,以后
每 6 个月免疫 1 次,产前 1 个月加强免疫 1 次。 后备母猪在初配
前 1 ~ 2 个月内间隔 2 ~ 3 周用灭活苗免疫 2 次,经产母猪于配种前
2 周用灭活苗免疫 1 次,各胎次妊娠母猪于分娩前 3 周用灭活苗
免疫 1 次,种公猪每 6 个月免疫 1 次。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养猪地区,多数猪场都是猪伪狂犬病的阳
性猪场,而且因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低、应激反应大、使用本高和不易注射等的不足,现已很少有企业在使用,都在应用基
因缺失冻干活疫苗进行预防。 活疫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备母猪在
初配前 1 个月内间隔 2 ~ 3 周免疫 2 次,每次肌内注射 1 头份,妊
娠母猪于分娩前 3 ~ 4 周免疫 1 次。 经产母猪于配种前免疫 1 次,
分娩前免疫 1 次。 种公猪每 3 个月免疫 1 次。 较小的养猪企业也
可采取普免的方法,即种猪群每 3 个月左右免疫 1 次。
商品猪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又不影响猪群安全,可以考虑使
用弱毒疫苗。
③发病后的处理措施 发病猪舍用 2% ~ 3%氢氧化钠溶液进
行消毒,对病猪进行隔离或扑杀。 成年猪病情轻微,一般不需治
疗。 未发病猪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对疫区进行封锁,禁止猪只及
饲料进出,粪便要发酵处理。 平时注意搞好卫生、定期消毒、灭鼠,
防止病原传播。
  • 怎样防治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亚急性和慢性型除见不同程度的败血性变化外,还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肠...
    02-12
  • 猪场怎样制定国外引进种猪群猪病检测 计划?
    (1)入场检测入场后2周进行全群检测。①猪瘟病原检测阳性猪淘汰,若为可疑,则需要进一步验证(如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一步确认)。②猪伪狂犬病鉴别诊断若为阳性则淘汰,若为可疑则在2周后再次采血检...
    02-12
  • 猪场如何科学分析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 结果?
    (1)认真对待每次的样品检测①目的明确,以少胜多明确检测的目的,争取通过较少数量的样品检测查出猪场在免疫方面的问题。②时间合理,方法正确在进行抗体检测的时候,要注意采血的时间,并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
    02-12
  • 猪场血样送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血样制备时的注意事项①采血量根据需要3~5毫升即可满足常规血清学化验的需要,采血量不宜过少或过多。②利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后要使注射器内留有一定的空隙便于析出血清,减少不必要的浪费。③采血后可...
    02-12
  • 种猪为什么要进行血样的实验室检测?
    在规模化养殖生产中,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要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即要了解本场猪群的免疫情况和主要传染病有无带菌(毒)情况,尤其是种猪,这一点对种猪场更为重要。血样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分为免疫抗体检测和...
    02-12
  • 猪传染病是怎样发生和流行的?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各种传染病的发生,虽然各具特点,但也有其共性规律,如均可划分为传播、感染、发病3个阶段。任何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都...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