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绦虫病是由柯氏伪裸头绦虫寄生于猪小肠内引起的一种人
兽共患寄生虫病,本病的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等。
(1)病原 绦虫虫体呈扁平带状,乳白色,长 97 ~ 167 厘米,由
200 多个节片组成,头节上有 4 个吸盘,无钩,颈长而纤细,每个成
熟节片内含有 1 套生殖器官,睾丸 24 ~ 43 个,呈球形,不规则地分
布于卵巢与卵黄腺两侧。 生殖孔在体一侧中部开口,雄茎囊短,雄
茎经常伸出生殖孔外,卵巢分叶,位于体节的中央部。 卵黄腺为一
实体,紧靠卵巢后部,孕节子宫呈线状,子宫内充满虫卵,卵呈球
形,直径为 51 8 ~ 110 微米,呈棕黄色或黄褐色,内含有六钩蚴。
(2)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播必须有昆虫赤拟谷盗为传播媒
介。 绦虫成虫寄生在猪的空肠等部位,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被赤
拟谷盗吞食,在赤拟谷盗体内经 1 个月左右发育为似囊尾蚴,猪吞
食了被赤拟谷盗污染的饲料、饮水后,在猪的消化道内赤拟谷盗被
消化,似囊尾蚴逸出,附着在空肠壁上 1 个月后发育为成虫。 如果
这种赤拟谷盗进入厨房、卧室,污染食品、餐具等,被人误食后,可
引起人体感染。 据报道,褐家鼠在病原的传播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3)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时无明显临床症状。 重度感染时,
多表现为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消瘦、腹泻、发育不良,虫体较多时
甚至可引起肠阻塞,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厌食等症状,粪便中混
有黏液,寄生部位黏膜充血,细胞浸润,黏膜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及水肿。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粪便检查(粪便中
找到虫卵或孕节)即可做出确诊。
(5)防治措施 注意猪舍和饲料的清洁卫生,粪便及时清理,
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防止中间宿主的污染。 应注意饮食卫生,防
止感染,定期给猪驱虫。 猪粪便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作肥料。
治疗可用 20%吡喹酮注射液,每千克体重 80 毫克,肌内注射。
或用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 200 毫克,混入饲料中分早、晚 2 次
喂服。 也可用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 30 ~ 50 毫克,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