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医药保养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居家日用 > 医药保养
    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019-01-11 信息编号:614504 收藏
答: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血管受损、血液改变和血流淤滞。
(1)血管因素:血管受损是引起血栓的重要原因,血管受损后血管内皮细胞
下组织可暴露,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血管在下列因素下可
发生损害。①物理因素,高血压、放射线;②化学因素,一氧化碳中毒、血糖增
高、血乳酸增高、儿茶酚胺增高;③生物因素,病毒、细菌、内毒素、凝血酶、
肿瘤坏死因子等;④免疫因素,免疫复合物、补体激活的产物、白介素等。
(2)血液改变:主要是血小板、凝血、抗凝血、纤溶及其他血细胞和血液流
变学的改变。①血小板改变。血小板计数增高可并发血栓、栓塞;血小板功能亢
进或被激活;血小板膜上糖蛋白的数量和组合改变。②凝血因子异常。③抗凝血
因子缺乏、减少或结构异常。遗传性抗凝血酶Ⅲ、蛋白 C、蛋白 S 缺乏引起血栓
形成。④纤溶活性降低。随着年龄增高,纤溶活性降低;另外缺血性心脏病、高
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者均易引起纤溶活性降低,形成血栓。⑤血液及血浆黏稠
度增高。血液温度从 37℃下降至 22℃时,其黏度增高 60%~70%;血中纤维蛋白
原增高、球蛋白增高、血脂增高,均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
(3)血流因素:血流速度变慢、淤滞和血凝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心力衰
竭、静脉受压、长期卧床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
而狭窄、受压而弯曲、血管分叉、瓣膜等原因导致血流紊乱造成涡流时,血细胞
在涡流内滞留时间长,促进血栓形成。
  • 何谓血栓形成?如何分类?有何临床表现?
    答:血栓形成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形成栓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相应部位血供障碍的病理过程。血栓的形成包括许多有关因素,如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和溶血、血流和血液黏稠度等。血...
    01-11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如何治疗?
    答:(1)治疗基础疾病,消除诱因。(2)抗凝治疗①肝素治疗:急性DIC肝素每日10000~30000U,一般为每日15000U左右,每6h用量不超过50000U,静脉点滴,根据病情可连续使用3~5d。低分子量肝素抑制FXa作用较强。②其他抗凝...
    01-11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须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答:(1)重症肝病:因有多发性出血、黄疸、意识障碍、肾衰竭、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易与DIC混淆。但肝病无血栓表现,3P试验阴性,FDP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正常。(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
    01-11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DIC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休克和贫血。其中最常见者为出血。急性DIC时以前三种症状为多见。(1)出血:DIC患者有70%~80%以程度不同的出血为初发症状,如紫癜、血疱、皮下血肿、采血部位出...
    01-11
  • 何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分为几期?
    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综合征)。在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
    01-11
  • 维生素 K 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答:(1)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外,本病的主要表现为出血。①皮肤黏膜出血,如皮肤紫癜、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②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血尿及月经过多;③外伤或手术后伤口出血;④新生儿出血症,...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