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教育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商务服务 > 教育培训
    而重列之以表,成其烦费,岂非谬乎?
    2023-05-22 信息编号:1223593 收藏
评表、志
  如所周知,表、志二体是纪传体史书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刘知几对这两种体例也有系统评论。《史通》设有《表历》和《书志》两个专篇,是讨论表、志比较集中的文字,在其他的篇目中亦常有涉及。如《六家》言"书表以谱年爵",《二体》言"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靡失",《载言》言"迁固列君臣于纪传,统遗逸于表志",等等,这说明知几对表志还是相当重视的,特别是他肯定了其谱列年爵、总括遗漏的作用。
  首先,他对纪传史设表发表了系统的意见。以为"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彼谱牒,容或可取,载诸史传,未见其宜。"②看来,他对纪传史设表持否定态度。当然,这里不是泛论所有的表历,而是专论作为纪传史组成部分之一的表历。"载诸史传,未见其宜",意见非常明确。道理何在呢?他研究古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尚简要,语恶烦芜",因此"何必款曲重沓,方称周备。"③这是刘知几主张纪传史不必有表的理论根据。以此为标准,他批评司马迁《史记》列表造成烦费:天子有本纪,诸侯有世家,公卿以下有列传,至于祖孙昭穆,年月职官,各在其篇,具有其说,用相考核,居然可知。
  知几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讲的也多属实情,但是他看到了"烦费"的一面,而忽视了执简驭繁的一面,刘知几未能详考《史记》十表的义例,故立论不确。司马迁十表,用以反映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阶段性,非常集中地体现了其通古今之变的思想。表同纪传是有重复之处,但它同纪传相为出入,足① 《文史通义·书教下》。
  ② 《史通·表历》。
  ③ 《史通·表历》。
  ① 《史通·表历》。
  可补纪传之未备。"不知作史无表,则立传不得不多。传愈多,文愈繁,而事迹或反遗漏而不举。"②有时,知几也看到了表的积极作用。他在《史通·杂说上》高度表彰司马迁创表的功绩。他说:观太史公之创表也,于帝王则叙其子孙,于公侯则纪其年月,列行萦纡以相属,编字戢孴而相排。虽燕越万里,而于径寸之内犬牙可接;虽昭穆九代,而于方寸之中雁行有叙。使读者阅文便睹,举目可详,此其所以为快也此论颇接近史迁创表原意,司马迁曾说:"并时异世,年差不等,作十表。"①这一观点就是刘知几理解的"表以谱列年爵"。
  我们未必就断言刘知几对纪传史立表看法自相矛盾。立表自有利有弊,我们不能要求知几所言完全一致。有人说外篇《杂说》诸篇可能是知几的读书札记,不管怎样,综合观之,知几在《表历》的专论应能代表他的观点,于此,他对纪传史设表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
  在《表历》中,他除了批评司马迁史表烦费外,又说读者于表多是"缄而不视",因之在实践上"表"就成了"无用"之物:且表次在篇第,编诸卷轴,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用使读者莫不先看本纪,越至世家,表在其间,缄而不视,语其无用,可胜道哉!
  这话说的显然是偏激了。且不说后人"《史记》一书,功在十表"②的评论,就说知几之前的刘勰也对十表、八书有着简明的评论:"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③由于知几立意否定《史记》创表,故进而批评班固《汉书》和《东观汉记》"各相祖述,迷而不悟,无异逐狂。"然而他又这样指出:必曲为铨择,强加引进,则列国年表或可存焉。何者?当春秋、战国之时,天下无主,群雄错峙,各自年世。若申之于表以统其时,则诸国分年,一时尽见。
  他同意保存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以为这种表可以统其时,这种见解可谓通达。不过,他认为"两汉御历,四海成家"的条件下,就不必"表其年数"了。看来知几对表的作用是经过认真研究,只是他对表同纪、传的"相为出入"不曾深入思考,其实表的大用尤在于济纪传之穷,知几对此没有看到。
  知几对班固的《古今人表》的批评重点是说它"不知蔚裁",这是从断限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断限》篇说《汉书》"纪传所存,唯留汉目;表志②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六。
  ① 《史记·太史公自序》。
  ② 郑樵《通志·总序》。
  ③ 《文心雕龙·史传》。
  所录,乃尽牺年。"这话还是批评的对的。《汉书》既然断汉为书,在断限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不过,《汉书》的时限处理也确实是一个一时难以处理好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志。还应该看到,班固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精神,这一点,知几没有给以理会。唯有崔鸿《十六国春秋》的表得到刘知几的表扬。他说:"崔鸿著表,颇有甄明,比于《史》、《汉》群篇,其要为切者矣。"①这是因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这同"春秋、战国之时,天下无主,群雄错峙,各自年世"的背景相似,因而可申之于表以统其时。可见,这种看法是可取的。
  总之,刘知几对纪传史设表的批评意见不无可取之处,不过从基本倾向说来,他对表的作用的认识较为肤浅,他发表的看法也过于偏颇。
  现在再说书志。史迁创例,撰成八书,以纪典章制度,班固改书曰志,恢宏此体,撰成十志,尔后纪传诸史,代有仿作。此类著作,提供了研究我国历代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丰富材料,书志一体,也有个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这是概括八书的内容及所作缘由。及班氏十志,规模宏大,记事丰富,内容翔实,则远胜八书。然纪传史之书志一门,"兹事所贵在会通古今,观其沿革。各史既断代为史,乃发生两种困难:苟不迫叙前代,则原委不明;追叙太多,则繁复取厌。况各史非皆有志,有志之史,其篇目亦互相出入,遇所缺遗,则斯滞矣。于是乎有统括史志之必要。
  其卓然成一创作以应此要求者,则唐杜佑之《通典》也。"①《通典》为史书体裁开辟新天地,此后,继作纷出,形成中国历史上丰富多采的典章制度史。
  这是治中国历史的人不能忽视的文化典籍。
  刘知几对纪传史书志一体也有着相当清楚的理解。他说:夫刑法礼乐,风土山川,求诸史籍,出于三礼。及班、马著史,别裁书、志。考其所记,多效礼经。且纪传之外,有所不尽,只字片文,于斯备录。
  • 《史通评·本纪第四》
    。  然而,他对《陈涉世家》却多所批评: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胜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  夫史之篇日,皆迂所创,岂以自...
    05-22
  • 现在谈谈刘知几关于quot;世家quot;的评论
    。  "世家"是《史记》五体之一。司马迁辟"世家"一目以记诸侯,这原是适应自西周分封以来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客观情势。那时诸侯各国,虽受封于天子,却各自传位建元,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越是...
    05-22
  • 《新史学·中国之旧史》
     ①。  ②《史记·太史公自序》。  这"王迹所兴"指的是个历史过程。可见,司马迁以"本纪"名篇反映了其进步的历史观。使人惋惜的是,班固因《史记》而撰《汉书》的时候,他学到了《史记》的体例,却...
    05-22
  • 在《史通》一书中,刘知几曾详尽地评论了纪传史诸体
    评纪、传  。客观说来,他的评论是正误相参,良莠并存,有贴切之见,亦有偏颇之论。知几对纪传史诸体评价大体符合封建时代史家的共识,即是说他总结了史家对纪传史的理解,因而也指导了后世史家的撰史实践...
    05-22
  • 众所周知,通史的潮流本是史学的进步潮流,是史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  随着条件的成熟(客观的需要、资料和经验的具备)、通人的出现,新的通史之作便会应时而生。在中国史学史上,自有唐以来,中国史学迈出了它的新的步伐,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主通明变的进步史学思想...
    05-22
  • 这一论述颇有说服力,较之知几的论述高明多了
     。  平心而论,知几如此论述问题并非不知《史》、《汉》孰先孰后,孰源孰流。在他的思想上确实认为《史记》家之失大多,因而多所批评。然而,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不能因《通史》而罪及史迁,甚至要抛...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