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教育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商务服务 > 教育培训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2023-06-28 信息编号:1245691 收藏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是战前民族解放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具有相同的共 
性,但它是在新形势下展开的,因此又具有新特点。这些新特点主要有: 
     第一,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空前的广泛性。战前民族解放运动的风暴 
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北非,撒哈拉以南的广大非洲地区仍在沉睡之中。战后, 
民族解放斗争风暴从亚洲向非洲发展,席卷整个亚、非、拉。既有大规模的 
武装斗争,也有大规模争取独立的群众运动。亚、非、拉人民和各爱国阶层 
都卷入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洪流。 
     第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战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除土耳 
其凯末尔革命及阿富汗和埃及的独立运动取得胜利以外,其他革命都在帝国 
主义及其走狗的镇压下遭到了失败。战后,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斗争风暴摧 
毁了资本主义经营几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第三,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战前,亚洲一些国家 
已经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均未取得胜利。战后,中国、 
朝鲜、越南和古巴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样,在亚、 
非、拉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第四,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独立。在战后近100个新独 
立的国家中,有80多个是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独立的。这确实是战后民族 
独立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 
      (1)蓬勃发展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给了帝国主义和老牌殖民 
主义者以沉重打击。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以 50年代中期的亚非会议作为标 
志,亚非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亚、非、拉 
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支持,殖民主义者面对的是第三世界整体的反对力 
量。 
      (2)它是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产物。二战以后,美、苏发展成超级大 
国,它们加紧了对欧洲以及亚、非、拉地区的争夺,严重威胁了英、法等国 
的利益。面对这种形势,欧洲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在政治上抗衡美、苏霸 
权,恢复昔日欧洲大国地位,就必须从殖民地腾出手来,如果长期把力量陷 
在对付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上,是无法做到这点的。这是导致欧洲资产阶级政 
治家中的有识之士,例如戴高乐等人断然采取非殖民化政策的重要原因之 
一。 
-----------------------  116-----------------------
      (3)它是战后经济形势变化的产物。战后科技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使经济生活进一步国际化。在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 
原始的赤裸裸殖民统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对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来说,允许殖民地政治上独立,但仍保持某种经济依附关系,对它们更有 
利。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在国内实行福利主义 
政策,缓和劳资矛盾;在国外推行非殖民化政策,改善和亚、非、拉国家的 
关系。这种政策调整的结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件。 
      (4)它和当代世界政治民主化趋势的加强有关。所谓世界政治民主化, 
是指以统治和服从为特征的强权国际关系向以独立自主、互利合作为特征的 
新型国际关系的转化。战后,一系列殖民地国家逐渐取得了独立,并建立各 
种联合组织。它们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起,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独立、 
自主、和平的国家,使世界政治中的力量对比逐渐发生了有利于和平与正义, 
而不利于强权政治的重大变化。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日益不得人 
心。它们的侵略扩张行动和殖民奴役都无法逃脱世界进步舆论的谴责。殖民 
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得到世界各国的同情和支持。 
不仅第三世界的各种国际组织,而且联合国也日益成为谴责殖民主义的讲 
台。显然,在战后,殖民主义国家要抗拒这种世界政治民主化潮流,完全维 
持过去那种对殖民地的血腥统治关系,那是不可能的。 
      (5)它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体系矛盾斗争的产物。战后社会主义 
力量的壮大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东方人民的解放斗争有了坚强的后盾,特 
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以巨大的影响。为 
了抵挡这股红色巨浪,西方殖民主义者推行所谓“非殖民化”政策,把部分 
权力转交给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允许这些国家独立,从而使它们仍 
然保留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内,藉此保留殖民者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和 
政治势力。 
     除了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独立的国家外,还有一部分国家是通过武装 
斗争取得胜利的。例如阿尔及利亚、几内亚比绍、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家 
的独立,都是这些国家的人民进行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至于亚洲、拉丁美 
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从 
它们的阶级利益和经济利益出发,不肯把权力移交给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 
阶级。尽管如此,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独立,仍不失为战后民 
族独立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成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兴起了巨大的民族解放斗争风暴,殖民地纷纷独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据统计,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其中亚洲27个,非洲48...
    06-28
  •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初期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自资本主义兴起以来一直居于世界中心地位的西欧被严重削弱,美、苏崛起,形成两极冷战对峙局面。为了抗衡美、苏,西欧有联合起来的必要。美国也曾鼓励、...
    06-28
  • 联邦德国的崛起
    联邦德国是在德国分裂的基础上,在东西方对峙的政治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它在1949年成立时,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政治上还不是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根据1949年9月21日生效的美、英、法三国《占领法规...
    06-28
  • 法国重建和60年代末期前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1944年8月19日,巴黎人民举行反法西斯起义,经过几天浴血奋战,于24日解放巴黎。翌日,戴高乐率领法军进入巴黎。接着全国光复。满目疮痍的法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亟待重建。戴高乐回到巴黎后,在政治上采...
    06-28
  • 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1945年7月,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克利门特·艾德礼出任首相。工党政府在1945—1948年间将英格兰银行、煤矿、煤气、电力、电报、国内运输、海外航空等...
    06-28
  • 五六十年代日本的社会政治生活
    1946年日本颁布新宪法后,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专制独裁的近代天皇制变成象征性天皇制,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得以建立。与此同时,政党运动显著活跃,政党纷纷成立。1945年11月,自由党和进步...
    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