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教育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商务服务 > 教育培训
    中国古代原动力的利用
    2023-07-16 信息编号:1254665 收藏
——人力的进一步发挥和 
                             自然力的有效利用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周世德 
                            人力的进一步利用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发明机械的初期,所需要的原动力都出自人的 
本身。人力的利用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要是能把一人或多人的力量储备起 
来,延长一段时间再利用,这在人力的利用方面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机 
械制造方面也是一个卓越的成就。弩机就是典型的储备人力的机械装置。 
     上古的时候,弹和箭都是利用弓的弹力发射出去的。随着弓箭的发展, 
弓的力量已经逐步增加到相当强大的地步,可以射远;但是人的臂力有限, 
张开了弓不能持久,迫切需要一个“延时装置”,以便捕捉最有利的发射时 
机。经过劳动人民的刻苦研究,创造了弩机。弩的使用是先把弦拉开扣在弩 
机上,要射的时候再搬动“悬刀”(扳机),把箭射出去。当时的弩机只具 
备“延时装置”的作用,也就是储备人力的作用。 
     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有弩机,战国中期的铜弩机已经比较进步了。我国 
弩的出现比西方早十三个世纪。 
     到汉代,弩逐渐走向标准化,有一石、……五石、……十石等八种。其 
中六石弩最常用,张力一百八十六千克,射程二百六十米,同时,射击的准 
确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弩机的“望山”上开始出现刻度,这相当于步枪的 
标尺。当时的士兵和工匠在射击的实践当中,不断发现平射不能及远,并且 
射中点总是比目标低。为了校正这一项误差,就抬高箭镞,使箭在发射的时 
候有一个“投射角”。又继续发现,“投射角”不能固定不变,不同的射程 
应该有不同的投射角。经过多次实践,终于在“望山”上标出了几道很重要 
的刻度,有的十道,有的五道,这样就使射击的准确性得到很大提高。这是 
弩机制造技术的又一个巨大的进步,除了具备“延时装置”的作用以外,还 
具有“瞄准装置”的作用,同时体现了劳动人民对斜抛物体运动中的投射角 
以及投射角和射程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有力地说明了科学技术来源于 
实践。弩机的发明和逐步完善是我国古代兵器制造技术的突出成就。最初, 
弩也和弓一样只用一个人手臂的力。经过逐步发展,就有了采用脚蹬方式拉 
弦的叫“神臂弓”,有用绞车开弦的叫“车弩”,还有把两张弓或三张弓合 
成一个弩的叫“床子弩”,就更加发挥了储备人力的作用。 
     我国古代和弓弩的道理相似的机械装置还有锥井机,它也是利用人力和 
弹力进行工作。锥具的上端系在大竹弓的弓弦中间,凿井的时候利用人力使 
锥具下行向下凿进,同时也使弓弦向下拉,这样就储蓄了一部分弹力。锥具 
-----------------------  356-----------------------
返回上行就利用弓弦的弹力使它向上。我国劳动人民在汉代就能够开凿深井 
了。我国的深钻技术比西方大约早十一个世纪。
  • 先进的粮食加工机械——水碓和水磨
    谷物收获脱粒以后,要加工成米或面才能食用。我国古代在粮食加工方面发明了不少机械,如磨、碾、碓、扇车、罗等,后来又发明了用水力做动力的水碓和水磨,这些机械效率高,应用广,是农业机械方面的重要发明...
    07-16
  • 灌溉机械——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龙骨车,古书上都叫翻车,据《后汉书》记载,这一灌溉机械是东汉末年发明的。最初是利用人力转动轮轴灌水,后来由于轮轴的发展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发明了...
    07-16
  • 汉代的播种机——三脚耧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头牛拉着,一人牵牛,一人扶耧,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
    07-16
  • 汉唐以来的耕犁
    我国很早就发明了耒耜,用耒耜来翻整土地,播种庄稼,进行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耒耜发展成犁。不过在战国时期以前,人们使用的只是石制、木制、骨制和少量的铜制整地工具。后来由于牛耕的出现和冶铁...
    07-16
  • 中国古代的农业机械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赵继柱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农业在整个生产中都占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人民发明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不但数量多,而且在时间...
    07-16
  • 金属型铸造
    铸型材料从石和泥、砂改用金属,从一次型经多次型又改进成为耐用性更高的所谓“永久”型(就是金属型),在铸造技术的历史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953年河北兴隆铁范的发现,证明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已经用白...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