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医药保养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居家日用 > 医药保养
    什么是脑梗死
    2023-12-27 信息编号:1334461 收藏
脑梗死是指脑部的动脉系统中(主要为颈内?大脑中动脉系统
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两个脑供血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
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
能缺损症状,旧称脑血栓形成。 该病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
管病的 70%,5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 好发
部位: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
下段。 脑梗死发生率:颈内动脉系统约占 4 / 5;椎?基底动脉系统
约为 1 / 5;闭塞的血管依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等。 脑梗死临床上又分为以下几种。
(1)缺血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
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 70%,是脑血液
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
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
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
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
(2)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
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出现继发性出血,脑 CT 扫描或脑
MRI 检查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
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后脑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
是脑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 1951 年,费歇尔( Fisher) 和亚当斯
(Adams)首先提出出血性脑梗死这一名称,近年来由于抗凝与溶
栓治疗的广泛应用及 CT、MRI 等影像学的应用普及,对出血性脑
梗死报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已引起了临床的重视。
140(3)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系大脑动脉的深支闭塞所
致的脑干和大脑深层非皮质部位的小梗死灶,主要分布于壳核、尾
状核、脑桥、内囊和脑回的白质。 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脑梗
死合并高血压者达 90%。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一种较常见的
类型,占脑梗死的 20%左右。 多发生于 40 ~ 60 岁及以上中老年
人,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可增加 8
倍,吸烟者增加 5? 6 倍,糖尿病患者增加 1? 3 倍,而经常适度锻炼
者危险性减少 60% ~ 70%;心脏病并非其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血
糖,戒烟,适度锻炼是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关键。
(4)分水岭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是指发生在脑的两条主要
动脉分布区交界处的梗死,多发生于脑的较大动脉供血交界区。
无论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还是临床特征上来讲,它都不同于脑
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主要位于大脑的皮质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
核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故而也称之为边缘带脑
梗死。 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单侧,也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双
侧,但临床上以单侧较多见,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10%。
  • 如何预防脑血栓
    (1)控制好原发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肺心病及感染等,延缓动脉硬化。(2)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食品多样化,营养均衡,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基本做到摄入消耗平衡;戒烟限洒,烟龄长可从减少入手;心...
    12-27
  • 脑血栓预后如何
    凡病情和动脉硬化轻、心功能良好和侧支循环较佳者,治疗后多数恢复较好,少数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年老体弱,严重糖尿病,有昏迷及并发症或反复发作者预后不佳。脑血栓形成可引起各种脑功能障碍,如...
    12-27
  • 脑血栓治疗措施有哪些
    (1)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①缓解脑水肿。梗死区较大的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药或利尿药,但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脱水过度导致血容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等...
    12-27
  • 常需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
    血等急性脑血管病鉴别。脑CT扫描有助于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但是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碎片脱落造成的脑血栓,临床上脑CT扫描或MRI检查均不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鉴别,应仔细询...
    12-27
  • 诊断脑血栓的标准是什么
    (1)发病年龄较高,一般在50~60岁,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2)一般在发病前有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后常可完全恢复或明显改善。(3)发病多在安静或活动后休息状态下起病。在血压相对较低、脑血液流速相对变...
    12-27
  • 脑血栓临床表现有哪些
    (1)一般症状:脑血栓多见于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日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2除重症外,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