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其他未分类信息
    “一日三餐”有何学问?
    2019-09-20 信息编号:1060093 收藏
别小看这“一日三餐”,它不仅仅是我们为了生存而每日务必完成的进食任务,主要是因为它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长寿。生活中常可见到,有人每日三餐不误,适时定量,而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有人则不然,虽每餐必进,但却体弱消瘦,或疾病缠身。这是什么原因呢?中医学讲,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四肢、皮毛的营养,全依赖脾胃的供给,而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健全与否,又直接与饮食的数量、质量、性味以及摄取的方法、习惯等密切相关。倘若三餐不当,则可损伤脾胃而有害健康。因此“一日三餐”历来是我国养生学所重视的主要内容之一。
《内经·素问》有“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度百岁乃去”;《养生镜》有“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软些”的载述;《寿世保元》的“不欲苦饱,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等等,都是古人饮食养生的宝贵
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我国民间也有“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谚语,说明“一日三餐、饮食有节”,对于养生保健来说,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今归纳几点,供参考。
(1)食宜适时适量:若每日三餐,食之有时,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就有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食量上,唐代孙思邈曾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说明在极度饥渴的情况下暴饮暴食是要损伤身体的。俗话说:“少吃多滋味,多吃伤肚皮。”
(2)食宜细嚼慢咽:咀嚼能分泌大量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溶菌酶既能帮助消化,又能杀灭细菌,减轻胃肠负担。《医说》上讲:“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极细咽下。”故“狼吞虎咽”不足取,青年人尤当引以为戒。
(3)食宜专心勿语:进食若无外界干扰,则咀嚼津津有味。若喋喋不休,口沫四溅,既不卫生,又妨碍自己与他人进食,很不雅观。尤其是饭桌训人,最能抑制他人食欲,当属禁忌。
(4)食宜清洁卫生:不食腐败不洁之物,少食生冷、黏腻、腥辣之物。食不宜过烫、过凉,否则均可引起消化道疾病。
(5)食后宜缓行: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散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人体的休息,但应避免跳跃、登高等剧烈活动。饭后若稳坐或即卧,可导致“中满不消,脾胃大伤”的病证。
  • 饮食适度为什么有益长寿?
    《内经·素问》讲:“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度百岁乃去”,而“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说明适度饮食与健康长寿有密切关系。有人曾对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做了一番调查,发现70%以上的老人每日多是二餐或是三...
    09-20
  • 老年人有什么心理特点?
    有关心理因素和健康长寿的关系,《内经》中就已注意到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以及“大怒伤肝,过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古人的这些戒语,说明良好的心境、稳定的情绪是保...
    09-20
  • 不良情绪为什么能导致疾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人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上又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无时无刻不在干扰、冲击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人们为了应付、解决这些矛盾,在付出精力的同时,难免...
    09-20
  • “五劳所伤”是怎么回事?怎样调适?
    “五劳所伤”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因名词,最早可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视、卧、坐、行、立是人体所具备的五种...
    09-20
  • 怎样保养头发?
    (1)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头发的变白与脱落,往往和心境烦闷,精神过于紧张有关。而保持良好的情趣,从容乐观,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亦有利于头发的养护。(2)勤梳头,常按摩...
    09-20
  • 中医所说的“发为血之余”是怎么回事?与养生有什么关系?
    “发为血之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句术语,意思是说,头发是人体气血的外露部分,又是脏腑的一面镜子。因为头发的秀丽与萎黄、茂密与稀疏,能及时反映出体内气血的盈亏和脏腑功能的盛衰。中医认为,主管人...
    09-20